◤我的故事◢ 先夫独家研发 成代表性美食 寡妇卖白鱼条撑一头家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的故事◢ 先夫独家研发 成代表性美食 寡妇卖白鱼条撑一头家

    (瓜拉登嘉楼5日讯)由夫妻俩胼手胝足相互扶持,到独自撑起制作白鱼条事业,她始终紧守由先夫独家研发的食谱,年复一年炮制出美味的白鱼条,靠的是一份养家活口的坚持和埋头苦干终成的信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多年来制作的白鱼条,品质全仰赖新鲜的鱼肉食材,成品出炉的一刻为张珊华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来自霹雳州实兆远的张珊华(58岁),20余年前随着丈夫返乡发展,从此踏入制作本地特产的白鱼条行业,如今成为瓜登唐人街其中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本地美食地标。

    忆及陈年往事,她在24岁结婚后先与丈夫到柔佛州落脚,随后诞下5名孩子,在最小的儿子6个月大时,由于从事供应化学材料工作的丈夫失业才回流到登州。

    她说,在面对断炊困境之际,丈夫开始尝试制作南马著名的土产“乌达”(otak-otak),获得不俗反应暂解经济困境。

    她指出,由于丈夫本身极其喜爱美味佳肴,也特别钟情鱼类料理,便参与政府培训课程学习制作鱼丸,掌握窍门后举一反三,为本地盛产的深色鱼条换上新装,研发出晶莹如玉的白鱼条。

    在褪去登州民间特产的水煮或油炸鱼条的暗沉色泽后,卖相更为讨喜的白鱼条备受喜爱,即使独沽一味收入也足以支撑一家七口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常,辛勤耗耘落下病根,张珊华的丈夫在返乡打拼9年后,因劳成疾撒手而去,留下她硬撑成为维持家庭的支柱。

    她指出,虽然有夫家亲戚支援孩子学费及生活费,但本身也咬紧牙关,继承夫业将先夫的手艺发扬光大。

    投身制作白鱼条生涯的她,转眼间昐到了孩子长大成人,但每天仍坚持亲手搓鱼条,停不了亦放不下这习以为常的营生。

    年岁渐长,张珊华深觉不胜负荷,无法再长时间弯腰弓背,进行绞拌鱼条材料的工序。

    西刀鱼掺合尖嘴鱼   口感有别马来人鱼条

    每天采用新鲜的鱼肉,是制作出美味白鱼条的不二窍门。

    张珊华指出,白鱼条的基本材料,有别于一般马来人传统制作的深色鱼条,所以口感略有不同。

    “我主要是使用比较贵的西刀鱼,偶尔会掺合一些尖嘴鱼,而马来人的鱼条是以沙丁鱼为主。”

    她说,两种鱼条搭配的辣椒酱也有所不同,主要是醮深色鱼条的辣椒酱偏甜和微辣,而白鱼条的酱料则包含酸甜辣,还加上巴拉煎的香气,搭配得天衣无缝。

    不过,她说,目前制作白鱼条者日益增加,也有不少家庭制作出售,各人皆有自行研发及改良的食谱,使该行业面对不少竞争,但她都靠大部分熟客撑场。

    她说,如今鱼条的售价也不可同日而言,由过去的3令吉10条涨高至5令吉10条。

    “每天至少会使用8公斤鲜鱼肉,多时可用到16公斤,除了现做现卖,也会为提早订购的顾客预先冷藏,方便远行。”

    她指出,学校假期、海岛旅游旺季或清明节,外来游客及游子们返乡祭祖之时,都是每年的生意高峰期。

    亲手搓鱼条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埋头苦干多年的张珊华,靠的是一份坚持和信念。

    搓鱼条只能靠手艺

    尽管部分工序可以机器代劳,但主要的搓鱼条手艺乃熟能生巧,靠累积经验及手感取胜。

    张珊华由丈夫一手一脚教授制作白鱼条,早期由清理鲜鱼、去骨、刮出鱼肉、调味、绞拌到搓鱼条,全部都靠双手劳动,考验体能的过程非常艰困。

    年岁渐长后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她开始聘用工人进行清理鲜鱼,而起骨和绞拌则由机器代劳,减轻不少体力负担。

    “早期还年轻,每天早上5、6点起来开工,加上孩子偶尔帮忙也不觉得怎样,现在做了20多年,如果成品不满意就开始觉得累。”

    虽然如此,她今年3月在我国落实行动管制令时,曾趁机休业一周,但却浑身不舒服,顿感生活没有寄托,所以即使只做少量也不想仓促停产。

    她希望能致力向游客推荐这种本地特产,但并非所有游客都能接受,一些人则觉得味道像鱼丸。

    由于采用不同的食材,加上她坚持使用丈夫研发的食谱,所以坦言白鱼条无法做出鱼丸的Q弹口感,令人欣慰的是,一般初尝者的接受度依然偏高。

    瓜登唐人街牌楼旁的一间小店,不但蕴藏本地特色美食白鱼条,也充斥张珊华多年来辛劳点滴与成果。

    不强求孩子继承家业

    虽然期望孩子能继承家业,但张珊华更希望孩子能生活得开心,最重要的是以善心待人。

    “看到别人有需要时就尽量去帮助人,上天也会眷顾你,我时常提醒他们要学习去善待他人,做什么都会很顺利。”

    她指出,只要孩子能开心的工作,面对压力时懂得抒解,生活过得平顺安稳就已知足。

    “行行出状元,简单就是福,最重要找到吃,很多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赔上健康,很不值得。”

    她的5名孩子年龄介于23至34岁,长女和次女已嫁为人妇,除了最小的儿子杨展豪留在本地与她为伴,其余的都在吉隆坡发展。

    她指出,排行第4的儿子会制作白鱼条,但相比生产过程,他对销售比较有兴趣,日后是否有意延续制作白鱼条生意仍是未知数。

    “若孩子没兴趣也不强求,可以聘请工人做,到自己做不动为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