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拆空屋让路发展 为新村注入活力 暹猛树榕园 迎新机遇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家丨拆空屋让路发展 为新村注入活力 暹猛树榕园 迎新机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摄影:欧盛财

    (文冬12日讯)位于文冬暹猛新村旁,被村民亲切称为“树榕园”的一片土地,如今正准备迎来新的发展计划。

    村民希望在此兴建更多商店或房屋,为新村注入新的活力,并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新村,陪伴父母,共建家园。

    暹猛“树榕园”地段(右侧)即将迎来全新发展,发展商以锌板将该地区围起,标志着一段历史的终结与另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如果处将兴建店铺更多,为华人传统新村注入新元素,让没有任何店铺的传统新村暹猛,能够有更多商业活动,使新村在往后更具活力。

    目前,发展商已在该处地区用锌板围起,而该处一些房屋已开始拆除,村民已搬迁至其他地方居住,以便地主进行新的计划。

    在“树榕园”被清空的地段上,仅存的一间传统新村房屋静静矗立,成为村民记忆中珍贵的情感寄托。


    华人传统新村若没有任何新计划,将面临人口老化、缺乏活力及难以留住人才的问题。若能推行一些发展计划,将可带动新村商业发展及人口增加。

    前村长李华兴指出,该处将会有一项发展计划,所有受影响的房屋已被地主收回,目前只剩下一户姓张的单身人士还没有搬迁,他正面临没有房屋居住的问题。

    前村长李华兴展示请求当局兴建桥梁的文件,盼望提升村民的通行便利与生活品质。


    “目前文冬国会议员办公室已介入协助,将该名60余岁的华裔男子安排入住文冬老人院,并已完成相关安排工作,也已通知该居民。”

    他非常赞成华人传统新村若还有私人地段,应该进行发展,以改变新村面貌及增加更多房屋,让更多村民拥有自己的房屋,即使离开祖屋也不远,方便与家人经常联系。

    市中心通往暹猛新村的小桥,未来有望随着新发展项目的推进升级为可供汽车通行的桥梁,改善交通便利性。


    他说,在去年约4月,村委会也通过向房屋部争取拨款,重建目前发展区不远、仅供摩哆和脚车通行的小铁桥,改建为可供轿车通行的桥梁。

    他希望这个发展计划启动后,重建桥梁的计划也能够进行,方便该新发展区及村民进出新村,不必绕远路。

    凌彪(村民;77岁):童年时嬉戏好地方

    凌彪(村民;77岁):童年时嬉戏好地方

    这片即将发展的“树榕园”,它离我家可真不远,虽然我家位于金马苏新村的凌家村,但直线距离也就一箭之遥。

    我大概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搬到了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我的整个童年,直到今天。

    这座即将被拆除的老屋前,一座红金色的天神神龛依然伫立不摇,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也静静见证着村庄的变迁。


    当年啊,我们这些青少年和年轻人,最喜欢往“树榕园”跑了。那里是我们玩耍嬉戏的好地方,我们会一起去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橡胶种子,有时候还会好奇地去看胶工割胶。

    我记得那时候的胶园里住着一户人家,应该就是这片土地的地主吧。我们常常看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辛勤地割胶。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呢,就在胶树林间尽情地玩耍,捉“豹虎”。

    我也相信发展能为新村带来新的活力,希望这片土地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见证我们社区的成长。

    曾瑞强(村民):带动新村经济发展


    曾瑞强(村民):带动新村经济发展

    我对即将展开的发展项目表示非常期待。有关发展地段恰好就在我家附近,而那片土地以前被称为“树榕园”,更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嬉戏玩耍的乐园,那种景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美好。

    如今这片充满童年回忆的土地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感到非常高兴,相信这一定能带动我们新村的经济发展,也能提升村里的房屋价值,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这些即将被清空的老屋内部一片凌乱,神台仍留在原地,似乎仍在守望着即将告别的老时光。


    我期待看到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新村发展,让新村不再是老化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家园。

    我希望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留这些珍贵的传统价值,让新一代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新村的温暖和归属感,并期盼着,未来的暹猛新村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更能传承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

    伍碹珠(商家):冀吸引更多人迁居

    伍碹珠(商家):冀吸引更多人迁居

    对于暹猛新村即将到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暹猛新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宁静的小村落,村内缺乏发展,仅有小型杂货店,连像样的饮食店都没有。直到近期,两广义山对面的大屋商业中心设立和陆路交通局大厦落成,才为新村周边带来了一些生气。

    邻近发展区的文冬启文暹猛校,未来随着人口增加与设施完善,有望吸引更多学生入读。


    这次选定的发展地点非常好,就在我们新村里面,而且紧邻暹猛华小,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点。我真心希望这个发展项目能够顺利完成,让我们的暹猛新村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不再像现在这样安静沉寂。

    身为启文暹猛华校的董事,我当然也希望新村发展后,能够吸引更多人迁居至此,这样我们华小的学生人数也能增加,让学校更有活力。

    这间充满回忆的老屋,现已无人居住,注定在发展洪流中被拆除,村民对此感慨万千。


    ★记忆中的树榕园:一段不愿忘怀的村落时光

    文冬暹猛新村“树榕园”对许多老一辈村民而言,“树榕园”不只是一片地段,它是一段人生,是儿时的乐园。这里曾是胶园,七十年代以前,该园的橡胶树见证着村民的辛勤,孩子们在树间追逐、拾起掉落的橡胶种子,看着割胶工人穿梭林间,那些笑声与身影,如今仍在脑海中回荡。

    随着橡胶业式微,胶树枯死,树容园逐渐变成一片丛林。但在村民心中,它从未荒废——那里有太多回忆,太多故事。

    暹猛“树榕园”内的传统板屋承载着村民的成长记忆与生活点滴,成为社区情感的重要连结。


    如今,这片地将转型为现代建筑,曾经的老屋、破败但温暖的木板房,正在逐一拆除。

    住了几十年的村民,带着无奈与不舍,搬离了熟悉的土地。那些日子,那些家门前的红灯笼、墙上的春联、树下的石椅,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发展无可避免,但愿新村在前进的同时,也能保留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人情味。让树容园的故事,继续在下一代的口中传颂,不被遗忘。

    受发展计划影响,部分房屋已开始进行拆除作业。屋顶锌片被卸下,数名工人正合力搬运木板,场景令人唏嘘。


    暹猛新村背景:又称豆腐村、四会村

    暹猛新村距离市区约1公里,名称据说起源于40至50年代,在村子附近有锡矿场挖出大量的锰,故取名为猛坑。由于村里后来以出产优质豆腐著名,又被称为“豆腐村”。


    文冬会宁同乡于1945年在暹猛新村合建一所板屋作为会所,会员百余人。当时的暹猛新村成了会宁同乡会的发源地,由于会宁人在此长居久聚,故又被称为“四会”村。

    成立初期约1949年,村内长老邱海、曾顺富、李满枝、罗文通、甘才、朱光、杨坤元、叶金旺等,受委处理村内事务。

    文冬暹猛新村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华人新村,见证着时代的推进与村落的逐步蜕变。


    1975年成立新善委员会,翌年成立乡村发展治安委员会,睦邻计划中心也宣告成立。初时建屋与力巴士的管理一起,1992年才分开。

    村子有200多户人家住了约1800人。新村居民以经商和务农为主,多年来的建设有民众会堂、多元化礼堂、雀场公会、篮球场、和真道堂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