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丨马中免签90天 技术 文化 经贸交流达双赢
(关丹丶劳勿丶文冬丶百乐丶登嘉楼丶哥打巴鲁27日讯)马中两国签证自由化计划(PLV)延长5年,让免入境签证从原有的30天增至90日,有望让马中两方展开更深入的技术丶文化丶经贸和学识上交流,同时进一步带动“说走就走”的旅行计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随着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宣布上述措施后,大部分民间企业都表态欢迎。虽然一些民间企业认为,两国相互免签后,中国一方的小型企业或是个人也会到来本地市场抢滩,但论长远来看,对我国是利大於弊。
马中双园经贸协会会长丘福泉指出,其中就包括技术交流丶短期课程丶企业发展等,对於我国是拥有更多的优点。

“例如我国是一个短期的技术交流,当我们派去前往学习技术,30天可能比较紧缺,但90天的学习期就会很豁馀。”
他说,另外还有旅游业等,但这方面对於中国一方是更多受惠方,因为论起旅游景点,我国更适合短期旅行,而考虑到中国的面积和景点,90天就看来不会很长。
“至於为什麽两国只是免签5年,这只是一个限定,如果两国关系好,未来再续5年也不会是难事。”
此外,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彭亨州分会)会长拿督黄彦杰受访时指出,两国相互延长免签是好事,对於企业开拓市场有着更好的前置条件。

他说,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后带来的喜讯之一。
“但唯一比较可惜的,这次两国交流,没有谈到更进一步的贸易交流,例如如果中国愿意采购我们的棕油,对於本地务农者来说铁定是一个利大好消息。”
他认为,目前来看,免签90天肯定比30天更好,尤其是进行人材交流丶技术交流以及旅行等等。
劳勿
马中互免签措施再延长5年,让经常来往马中两地旅游或经商的人士大讚好,让他们可以继续享有“想飞就飞”的便利,随时飞往中国。
劳勿美盛眼镜公司东主张高鲁(74岁)受询,其之前办理的签证于2026年才逾期,但随着两国互免签措施,入境都非常方便,都无需再出示签证。
他说,之前因商务需求,每年来往中国有7至8次,近两年的来往次数减少,但每年也保持在两、三次到访中国。
“我从50岁开始经常来往中国,除了商务及喜欢到中国逛博览会,也见证中国在近10年来快速的发展。”

他说,以往飞中国需要签证,不能说飞就飞,办理签证也需数百令吉,还得填写各种表格及等几个星期时间才能办好,如今免签可省钱又省时。
“我今年已3度飞往中国,如今机票也便宜,所以享受出游的机会,一般上,会逗留中国两个星期左右,边工作边观光。”
另一方面,旅游团领队叶春梅说,马中互免签措施能刺激更多本地人到中国旅游的慾望,尤其是年长者,可以省略到吉隆坡办签证的不便。
“在还没落实免签之前,我得帮团友预约时间办理签证,一般要等2个星期,每人费用大约220至250令吉左右,若是一家人出游,签证费用也是一笔大开销,如今可以免除这一切的手续,让团友们开心出游。”

她说,今年初刚带团到中国张家界旅游,接下来则是年尾的北京团。
“不过,随着两个互免签措施落实,我们发现机票价格也比以往贵。”
★文冬
更多空间推广旅游配套
忧有心人借机非法打工
马中90天互免签证协定在公布后引发广泛讨论,文冬金航假日旅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彭城葳指出,此项协定“利大于弊”,让本地旅行社有更多空间推广旅游配套。
他说,带团到中国旅游后,旅客不但跟团游玩,随后可趁机回乡祭祖或探亲。
不过,他也坦言,该政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有心人士可能假借旅游之名,实则来马非法打工,这不仅扰乱市场,也可能以低价抢滩,影响本地人的生计。”
因此,他呼吁政府需对冒充游客非法工作的外籍人士拟订对策,以保障本地人民的权益。

另外,西彭生态旅游及休闲农业协会主席拿督方训勇指出,延长互免签证是双边旅游与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但同时也需注意带来的潜在挑战。
“中国游客更愿意选择大马作为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在疫情后旅游信心恢复的关键期,本地旅游业者将直接受益。”
他说,免签不仅利于旅游,也将进一步拉近马中两国在商务考察、教育交流与文化互动方面的距离。
“长期来看,这将带动非主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如沙巴、砂拉越与登嘉楼等地有望受惠。”
他也坦言,政策实施后,若中文导游不足、交通配套不健全,反而会影响游客体验,再加上自由行旅客料将增加,监管非法导游或低价团等现象的难度也随之提高。
他认为,需加强中文导游的培训,如在非主流景区设立导游岗位,并提供语言培训,确保游客无论身处何地皆获得优质服务。
“此外,也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比如智慧导览、线上导游预约及多语AI的导览工具。”
另外,他也说,长达90天的免签时限也引发对非法居留、非法打工等风险。
“这需要政府在出入境与游客动态上加强管理,避免免签协议被滥用。”

★百乐
■省时省钱随时出游
百乐县客家公会青年团团长蔡垚智说,马中互免签能让民众节省时间和免去申请手续费用,并可随时出游。
他说,本身因业务因素,经常到中国进行商务会议,随著如今免签的便利,随时都可以安排行程,且过境免签的时间延长停留时间,对业务扩展有非常大帮助,方便外商的考察与洽谈商业合作。
“这也对学术、医疗的交流,带来许多便利。”

另一方面,直凉三娘豪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兰花受访时说,中国是旅游重点区之一,因此马中互免签对旅游业有非常大帮助。
“我们能省去为顾客办理入境的准备资料与待审批的繁琐步骤,节省旅费开支,旅客人数也因此措施增加,尤其是适合临时决定行程的旅客会增加。”
她说,许多人都希望能在中国多逗留一段时间,尤其是到中国探亲或商务工作者,因此90天免签逗留期,对他们而言非常方便。


哥打峇鲁
大幅提升商务交流 促进双边长期合作

从事手饰品行业的邹德评指出,马中互免签政策,将大幅提升商务交流,促进双边长期合作及投资。
他认为,这有助于马来西亚企业更便捷地与中国供应商对接,尤其是制造业者,可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营运成本,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他说,这项政策不仅限于工业合作,还将带动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他建议政府,加强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吸引高质素旅客群体。
然而,他也指出,当免签便利扩大市场时,将导致竞争升温。因此,本地商家须积极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才不致在激烈的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

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吴荣生形容,马中互免签政策为“一把双刃剑”。
他直言,此政策虽有助提升双向旅游人数,促进酒店业,但对中小型企业却是一场生存考验。
他指出,越来越多中国商人藉由免签便利,携带商品来马推销,这对资源有限、难以应变的中小企业影响尤为明显。
“在这环境下,唯有强化自身产品、加强品牌价值,本地业者才有机会与中国企业抗衡。”
他也呼吁政府加强执法与监管,保障本地业者的利益。

从事电器行业的陈家庆指出,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马中互免签对旅游与高端服务业是难得的推动力,许多业者期盼由此带来业绩成长。
不过,他也认为,一旦中国供应商能直接与本地买家接触,传统零售商与分销商就可能被边缘化。
因此,他建议本地商家应积极转型,探索更多元的供应来源、加强售后服务、建立自主品牌。
他呼吁政府推出配套措施,资助本地企业,提升转型能力、协助企业在更开放的环境中,稳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