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超市连锁店抢滩 新村杂货店苦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报导:和观娣,摄影:刘观发
(劳勿28日讯)最近几年,随着超市及连锁店纷纷林立带来的冲击,设立于华人新村的传统杂货店已日渐式微,变成苟延残喘,惨淡经营的夕阳行业!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传统杂货店是新村村民购买米粮及其他杂货的唯一场所。尤其是逢年过节,各种应节货物,包括海味、腊味及食品堆积如小山丘,生意异常兴旺,甚至应接不暇,有者一早6时就开门营业,直到晚上9时才收铺休息。
不过,来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超市及连锁店纷纷林立,单在劳勿这个小山城,就有3间超市及多间连锁店。因此,到传统杂货店购买米粮及杂货的村民越来越少,加上经营者多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年轻一代因受到教育,多不愿接手这门时间冗长的行业,被迫相继结束营业。
劳勿双溪内汉源企业公司东主赖汉源(46岁)今日受访时向中国报记者透露,他经营杂货店超过30年,生意最辉煌的年代,是上个世纪的1990年代。当年,不但有2间毗连的店面,售卖各种玲琅满目的米粮及杂货,单是液化石油气,因有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每天的销量就多达十六、七桶。
他说,后来因售卖液化石油气、米粮及食油等,必须个别申请及持有执照,繁文褥节多多,不再售卖这3种广受欢迎的货物。加上超市及连锁店纷纷林立的竞争,生意萎缩,不得不将2间店面缩成一间。
赖汉源说,超市及连锁店,因货物齐全、装饰美观及拥有冷气设备,大家都爱进去闲逛和购物;传统杂货店因客源锐减,限制多多,变成“退休老人店”,很多业者都被迫忍痛结束营业,只剩下一小撮还在苦苦支撑。
赖汉源指出,他13岁那年,就到村内一间杂货店当学徒,每月月薪80令吉。
他说,当年,他早上到拿督沙班大中学上学,下午1时30分放学后,就到杂货店打工,晚上8时才放工;周日只工作半天,如是者半工半读,为期长达3年。
“坦白说,老东家对我很好,除了包吃午、晚两餐,还教很多有关如何经营杂货的知识,使我获益良多。”
“我读到初中二就辍学,在自己的家开设杂货店;33年前,即16岁时,就将老东家退休后留下的2间杂货店承顶过来,自己当老板。”
赖汉源说,据他所知,在劳勿县10个新村,已有多间传统杂货店,因不敌超市及连锁店纷纷林立带来的冲击,加上原有经营者因年纪老迈或逝世,后继无人,纷纷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他说,以他本身为例,目前店内只售卖鸡鸭饲料、香烟、面包、饼干及汽水等,惨淡经营,有朝一日,可能会难以支撑,被迫结束营业。
“幸好祖父还留下几亩瘦田,目前已种植橡胶及猫山王。万一日后杂货店结束营业,还有一条出路,赖以谋生,可以养活一家大小。”
赖汉源指出,传统杂货店纷纷被迫结束营业,是2大致命伤所导致。
他说,其中一个致命伤,是来货比超市及连锁店贵,被迫贵来贵卖,以致村民嫌贵,而裹足不前。
“小型杂货店,因各种杂货的销量有限,供应商的来价,肯定比大财团经营的超市及连锁店贵很多,因为后者都是大批进货,价格当然比较便宜。”
赖汉源说,另一个致命伤,是太过注重人情和心软,允许顾客赊账,欠下一屁股债,最终入不敷出,被迫关门大吉。
他举例,他本身被拖欠的烂账超过5万令吉,单是记录赊账的小簿子就多达30本。
“赊账的数目,由数十令吉至3万余令吉不等,有关熟客来买货时,声称一旦手头宽松,就来清还。不过,至今已拖欠多年,小簿子都快烂了,仍不见踪影,令我有苦难言。”
“大家到超市或连锁店购物,肯定是现金交易,不会有赊账这种事,一切都怪自己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