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丨药行、诊所陆续标签价格 买药 货比三家
(文冬、关丹、劳勿、哥打峇鲁5日讯)配合政府推动药价透明化的措施,大部分业者已陆续为各类药物标示价格,让消费者上门买药时,一目了然比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报记者走访各地药行与私人诊所,业者在接到指示后,尽管有缓沖期, 惟他们已著手遵守指示。
文冬部分私人诊所与西药行已陆续开始为药物标示价格,有私人医生认为新规定或引发行业恶性竞争。
文冬辛炳街西药行经理郭小姐指出,该药行已启动价格标签作业,预计还需一周时间全面完成。
“我们会陆续为所有药物,包括放置于展示柜后的药品标示价格,但因药类繁多,过程耗时。”
她透露,部分顾客确实在乎价格,他们会在比较多家后才购买,但也有不少顾客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早已熟悉价格。
“我认为即使药价公开化,未来患者看诊后再自行到药房买药的人数也不会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一家连锁药行负责人透露,其药行一向都有标明药价的作业流程,因此这次政策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顾客会关注价格,但我也会提醒他们关注药品品质及真伪,避免因购买过于便宜的药物,而误买假药。”
■病人有选择权 诊所挑战增

文冬陆佑街廖志诚医务所主诊医生廖志诚受访时坦言,药价透明虽方便民众选择,但也增加诊所运作的挑战。
“我在政策宣布后已第一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并于5月1日在柜台公开药品清单,这措施对病人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我们也不会限制病人自行到外购药。”
不过他透露,该措施在医生群体中引发不满,部分医生担心未来会掀起诊所“丢价”竞争,甚至担心这可能是打压私人医疗行业的第一步。
他指出,部分医生担心未来不排除会有病患将诊所药价拍照上传网络,引发对比、抨击等滥用行为,对诊所声誉构成负面影响。
他强调,病人选择诊所不仅因便利,在看诊后直接得药,也反映对医生专业的信任。
“诊所出售的药物都是经过医生严格筛选,不同品牌药效各异,若病人自行到外购药,可能会买到疗效较弱的药物。”

■关丹

关丹利西药行药剂师利伟伦说,政府此举措是正确,既保障顾客权益,也可避免不良业者胡乱开价。
他说,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减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总得来说,列明药物价格能让消费者自行做比较,这对消费者而言是颇多好处。”

他说,其西药行出售的药物都贴上价格标签,每日都有顾客上门询问药物价格及做比较,他们也习以为常。
他说,市面上有不同的药物供应商,因此不同品牌也有是不同价格,但此举能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是否值得购买。

关丹Just Pharmacy有限公司药剂师李凯峰说,目前已在着手处理及列明药物的价格表。
他说,待完成后,之后会置放在柜台上,供顾客自行查阅药物及价格。
“虽然之前药物没贴上价格标签,但若是顾客询问价格,我们可立刻在电脑检查价格,而顾客知道价格后,也可以选择购不购买。”

李凯峰说,因为列明的药物清单都是学名居多,担心顾客会看不明白。
他说,但是这是政府指示,业者也只能照做。
“目前政府给予3个月宽限期,我们也会在期限前完成,约300多种药物的价格表。”
哥打峇鲁
药行员工诺尔萨兹琳指出, 其实他们早已在葯品上标价格,所以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新鲜事。
她说,通常他们在货到达时就会立刻贴上价格标签 ,所以新的规定并没有影响到他们日常的运作。
她还说,由于一些包装比较小,所以要使用不同的标签,如此顾客才能更清楚看到价格。
不愿具名的药行负责人指出,他并不反对卫生部的指示,此举不但能够让消费者清楚比价,也避免被乱收费。
他说,消费者可以比价,同时防止不合理的葯价,使医疗消费更有保障。当然也感谢政府给予大家3个月的宣导期,如此也能让公众逐渐了解政策,不会立刻造成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