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附设安全措施.火灾多数人为 小心 不怕 红炉火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东海岸】附设安全措施.火灾多数人为 小心 不怕 红炉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关丹丶文冬丶哥打峇鲁丶瓜登8日讯)火炉意外99%都是人为疏忽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炉或是火炉,已经有非常完善防止发生意外的措施。

    虽然现在还不时耳闻液化石油灶头导致的火灾,但经过多年的改良,和一些新科技防护措施,绝大部分厨房内的液化石油灶头引起的火灾,都是人为疏忽导致。

    关丹阿益布爹W-PLY Homeware有限公司业者苏玲凤受访时指出,不仅是电子炉,如今普通火炉(液化石油气灶头)都已附加不少防护和安全措施。

    “自动熄火保护系统丶定时熄火等措施,如今也已经应用在普通火炉上。”

    如今不少火炉灶头有加设自动熄火探针。
    如今市面上的各种火炉灶头设计非常完善,已增加不少安全设计。

    她举例,如自动熄火探针,其功能就是用来感应火焰,如果感应不到火或温度,就会自动切断气源。

    “可以说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灶头都已非常完善,至於为何会发生火灾,更大的原因是人为疏忽导致。”

    她指出,包括太久没有检查液化石油气灶头,导致输管硬化泄气丶暴力使用灶头导致损坏或是玻璃碎裂丶把商用液化石油气管驳接至家用气管上,这些因素才是导致发生火灾的原因。

    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如今消费者更喜欢使用液化石油气灶头,因为用火炒出来的食物才有锅气;而电子炉的优势就是少烟且安全隐患更小。

    “价格方面,电子炉的定位还是高於普通灶头。”

    如今市面上的各种火炉灶头设计非常完善,已增加不少安全设计。
    电子炉的插头设计成高电压插座,避免电压过高而造成短路。
    商业用的灶头和气管都与家用的不同,一旦用错,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定期换灶头石油气管

    关丹饮食业者杨善耀指出,他一般都会在半年至一年间,就更换灶头或是液化石油气管,原因是使用频率较高,频密更换可以更好排除隐患。

    他提到,如今的灶头安全性都比较高,过去其他意外相信是人为疏忽导致。

    杨善耀:一般半年至一年就会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文冬

    气管涂抹肥皂水
    有气泡即是泄漏

    徐忠意(左2)提醒民众,勿对液化石油气泄漏掉以轻心。左起为陈汇葆、陈载杰及主席林胜鸿。

    文冬玻璃口志愿消防队总务徐忠意提醒民众,使用液化石油气桶时务必保持警惕,定期检查相关设备,以防液化石油气泄漏或引发火患。

    他分享,2020年玻璃口新村曾发生一起家用液化石油气桶爆炸事故,一名妇女在封密式空间检查液化石油气炉开关时,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引发爆炸,导致屋内玻璃被震碎,该名妇女也因灼伤被送院救治。

    “这类事故往往源于空间封闭与对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忽视,因此使用它时,应确保空气流通,一旦闻到液化石油气味,切勿掉以轻心。”

    他建议,民众应定期检查液化石油气器具,尤其是液化石油气头、连接管及接口部位。

    “若每天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食,液化石油气头与液化石油气管的建议使用年限为4年,不过为了安全,建议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只需5分钟,就能避免潜在风险。”

    他补充,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头与连接管必须获得SIRIM认证,以确保品质与安全性。

    他传授一项简易检测技巧:可在液化石油气管上涂抹肥皂水,若出现气泡,就表示有泄漏,必须即时更换。

    “另外也别忽略检查液化石油气阀的旋转是否顺畅,及连接管接口的锁环是否牢固。”

    他指出,许多人经常忽略液化石油气桶接口的“橡胶圈”,这同样是潜在隐患。

    “若发现橡胶圈脱落,或无法与液化石油气桶口及连接管密合,应立刻向商家更换,否则可能引起泄气。”

    使用新一桶液化石油气桶时,别忽视接口处的“橡胶圈”。

    若气管脱落起火
    用湿布从后盖管口

    徐忠意透露,许多住在排屋的民众仍普遍使用液化石油气桶,而住在公寓的居民则多转用电磁炉,以减少搬运石油气桶的不便。

    “液化石油气桶摆放时,应尽量远离灶头,万一发生火患,便能迅速关闭阀门。”

    他补充,由于受到油烟长期燻染,因此灶头连接处的石油气管更容易松脱,一旦在煮食过程中发生气管脱落并起火,民众应冷静应对。

    灶头连接处的气管易受油烟影响,导致脱落著火。

    “此时应立刻用湿布从火源后方快速盖住燃烧中的管口,扑灭火焰后再关闭液化石油气阀。”

    “若关闭后仍听见漏气声,应将液化石油气桶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气体自然释放,完全排空后才可排除危险。”

    “最理想的是每个家庭都应备有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

    徐忠意最后呼吁,民众切勿轻视液化石油气桶的安全,日常多一分留心,关键时刻便能挽救生命与财产。

    消防队员陈载杰(左)及陈汇葆示范著火时,用湿布从火源后方盖住燃烧的管口。

    瓜登

    空间有限  改用电炉

    考量到安全加上方便等因素,普通家庭逐渐从使用液化石油气炉,转为减缓明火危险的电炉。

    住在市区内公寓的张小姐指出,一般普通公寓内的空间有限,使用电炉即方便又可以省却置放液化石油气桶占用的区域。

    “一般家庭都会购买备用桶,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两个液化石油气桶加起来,已经足够家里添放一个小型置物橱了。”

    一些家庭把液化石油气桶放在住家外,方便更换及更节省空间。

    她说,当下的电流供应普遍稳定,即便出现停电状况,国能也会提早通知用户,所以电炉同样方便使用。

    她认为,相比液化石油气炉,不会发出明火的电炉更为安全,而且一旦出现危险状况还具备自动断电功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此外,一些仍在使用液化石油气炉的住户,则设法把液化石油气桶放置在住家外,免除更多沉重搬运的麻烦。

    不愿具名的公寓住户受询时指出,虽然把液化石油气桶放在走廊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但与火炉拉远距离,相对更为安全。

    他说,运送液化石油气桶的业者也无须抬着沉重的石油气桶穿堂而入,到空间挤迫的厨房更换,只要送到屋外就可以完成任务。

    “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方便自己也方便运送的业者,也是其中一个更为安全的办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