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传统杂货店 永寿堂 坚守祖业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历经百年传统杂货店 永寿堂 坚守祖业

    叶玉英熟练地以木条取下吊挂在天花板的物品,并指吊挂商品的传统方式,可以省下不少空间。
    历经百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寿堂,仍保持传统原貌,其前身为药材店。

    报导:徐可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劳勿4日讯)历经百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寿堂,没有华丽装潢,却保留传统的淳朴,即使面对新时代竞争洪流冲击,一家人依然坚守家传祖业,营业至今。

    劳勿武吉公满新村内有多家传统杂货店,但经历一世纪的杂货店,仅属永寿堂,由于其“前身”为药材店,店前挂着的红色招牌,也格外吸睛。

    踏入店里,就能感受到杂货店“原始”面貌,传统的米缸、手推的木窗、复古式的香烟架、桌椅及木架,都是历史见证,也因此成为城市区游客到访时必拍的“经典”场景。

    叶玉英(中)平日与朋友在店里聊天,桌椅皆有数十年历史。

    店主叶玉英(73岁)受询时说,该店历史悠久,无法追溯何时创立,仅知道当年是由从唐山南来的公公,在劳勿落脚后创设药材店,专帮村民把脉,父亲则负责药材生意,并贩卖一点杂货,直至70年代,父亲离世后,基于他们不擅于打理药材事务,才决定将药材店,改造成杂货店。

    她向记者细说当年,由于当时没有大型超市、连锁店等,所以杂货店生成了村民购买柴米油盐的主要去处,而小朋友也喜欢往杂货店里钻,买零食、玩具等,非常热闹。

    永寿堂内还有旧式的米缸和筲箕。

    “当年的零食包装里附有小纸卡,浸泡水中显示特定号码,就有特定的礼物拿,令小朋友为之疯狂。”

    她说,旧时代的经营方式不一样,面粉、糖、米粮等来货后,他们就会倒入大缸或木架内,让顾客依据需求购买,但现在许多杂货都改为包装。

    “当年,我们收钱后,是装入一个用绳子吊挂的桶,而店门是一个个木条装上去的,惟为了安全着想,如今这些传统设备,无法再续用了。”

    叶玉英:能维持多久就多久

    “百年祖业,能维持多久,就多久。”

    叶玉英坦言,自己已年老,若不经营家传的杂货店,也没有其他事可做,尽管生意淡静,也会坚持经营下去。

    古老式的香烟木架。

    “民众如今都习惯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加上疫情影响,生意额变得很差,一般都是附近村民为了方便,会到我店买店东西。”

    她说,平日也有数名朋友,到店内聊天打发时间,生活也过得写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