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楸妤、何秀葶、谢颖贤、和观娣、曾永发
.18岁以上获100令吉关爱基本援助金.
(关丹、文德甲、直凉、文冬、劳勿30日讯)政府为18岁以上符合资格的大马人,发放100令吉关爱基本援助金,对大部分受惠者而言是好消息,但对于长期住在依赖外界资金援助的老人院,却陷入行动不便的长者而言,他们无法亲自到商店使用大马卡消费,甚至适用于老人的商品种类也有限,面对有钱却“用不着”的窘境,冀政府放宽采购限制。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宣布,配合8月31日的国庆日,年满18岁以上国民,在关怀基本援助金(SARA) 下,可透过大马卡获得一次性的100令吉。

符合资格的民众,可从8月3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4100家主要超市,如Mydin、Lotus、Econsave和99 Speedmart,以及各县的杂货商,使用购买必需品。
记者针对此事走访各地老人院,了解下院内长者对这笔援助的看法 ,他们虽感高兴,却也有人因交通、行动力、指定购物清单等问题,而在使用这100令吉时,面对困难。
■关丹
研究如何更好运用
关丹华团安老院管委会主任龙兆宏披露,该院目前有30名住户,其中有16名孤老是享有政府发放至大马卡的关爱基本援助金(SARA),但是真正能于每月将之消费的,只占约6人。
“这主要是大多数孤老都是属于行动不便群体,无法自行到超市或指定商店采购所需用品,以致所得援助金只能持续保存在大马卡内。”
“我们(安老院)即使有意帮助老人们将所获援助金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却因为大马卡是属于个人重要文件,加上涉及金钱,最好还是持卡人亲自到场扫用援助金,所以,不鼓励由他人‘代表’购买行为。对管委会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8月31日下发的满18岁以上国人可获100令吉援助金,我们会研究如何让老人家更好地运用该笔款项。”

他也说,对于能够外出采购的孤老住户,在限定可使用援助金购买的商品中,最多只能用来购买饼干、面包,其他被限定品牌商品,对老人而言并不合适。
“政府下发援助金给国人尤其是孤苦无依的老者是好事,但设下许多限制,反而对老者不友善。”
该院住户之一钟德生说,因为本身行动不便,难以亲自到超市使用关爱基本援助金购买日用品或食品,所以,至今都未曾动用过大马卡内的援助金。
“政府将援助金直接下发到国人大马卡是好事,只是却欠缺顾及行动不便群体,以致即便拿到政府援助金,也没法被使用,希望政府能重新研究开放允许国人购的物品种类。”
冀能“花在刀刃上”

自政府发出关爱基本援助金,我先后获得50令吉及100令吉,日前在安老院员工帮助下,难得首次亲自到超市挑选合适的粮食和日用品,结果发现许多商品都被限制品牌及种类,真正适合老人家的并不多。
我本以为至少能使用援助金买些文具和衣服,甚至生奶、果酱,结果被告知是不被许可,感到非常失望,毕竟这样理应是无收入老人家所需要,尤其是日常替换的衣服,因此,对于8月31日发放的另一笔援助金,希望能发挥真正“花在刀刃上”的作用。
冀开放商品种类

我在获得政府汇入大马卡的援助金后,曾到超市采购,但因为不少商品种类被限及不适合年长者,最终只能选择买一些日常所需的粮食如干粮类。
毕竟大部分日用品和粮食,都有热心者固定报效给安老院,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购买。希望政府在接下来发放的援助金,能开放允许使用该笔援助金采购的商品种类,让此款项真正惠及人民尤其是老人家。
采购开支略松动

本院目前有4位住户,每人每月获得50令吉关爱基本援助金,所以,会让他们在累积两个月后,一次性到超市购买牛奶粉及美禄等售价较贵的商品,以此减轻对此类商品的消费负担。
若8月31日每人可获100令吉,无疑能让老者们在采购时开支略为松动,至少能多买一两包,也能帮轻院方的经济压力。
█文德甲
采购安老院日用品
安老院管理层将代受惠援助金的长者们,采购该院所需的日用品。
文德甲福利会秘书杨福星受访时说,该会属下安老院的每个长者,管理层在他们入住前就有告知,政府派的援助金或津贴,都将由管理层代为处理。
“政府将在8月31日起发放一次性100令吉援助金,18岁以上国民包括长者们都将受惠,因此管理层将代长者们,根据政府规定的物品清单,将有关援助金用于所需的基本用品。”
他说,在目前经济环境不利下,慈善团体面对善款锐减,以及生活成本开销上扬的艰巨挑战,因此他对于政府给予援助金的惠民政策深表认同,并希望政府通过更多渠道,为慈善机构伸出援手。
■直凉

直凉三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说,政府提供每一位老人100令吉援助金,虽然不多且是一次性的,但是对老人院来说都是好事,因老人们用来购买日常用品,能从中减低了财务压力。
她说,院方会鼓励老人们将援助金运用在成人尿片、洗澡用品、牙刷牙膏,购买新鲜水果及高蛋白食材。
她说,现在老人院收留老人达到500名,其中至少200名长期卧床的老人,他们吃的、用的、卫生用途的,消耗量非常大,依靠的都是社会热心人士,现在政府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援助100令吉,希望能减轻院方的负担。

■文冬
一次性100令吉援助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尤其对住在老人院、收入有限的长者而言,这笔援助金让他们在通膨时期至少能应付一些日常所需。
文冬老人院长者欧瑞珍(68岁)受访时说,虽然如今物价不断上涨,援助金的实际购买力已明显缩水,但她仍感激政府在艰难时期给予协助。
“100令吉说多不多,但能买一些日常用品,也算是帮补了生活所需。在MyKasih名单上的基本用品价格虽有上涨,但至少还买得到。”
她举例说,自己曾使用每月50令吉的关怀基本援助金(SARA)购买美禄,一包就需37令吉90仙,若再加其他物品就需要自掏腰包。

“援助金也只能在特定商店使用,所以也要花13令吉的德士钱到市区买,但我依然感恩这笔援助金,不然生活会更吃力。”
她补充说,若物价能下调,援助金的效果会更显著,人民也能更有效地购买生活必需品。
另一位长者林美兰(73岁)则说,日常生活用品如面包、牛油和洗发水都能用援助金购买,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医疗开支。
“我有长期的脚疾,需要时常看医生,葯费也贵了,我也时常需要购买咳嗽葯,每次18令吉,所以援助金帮我省了一部分支出。”

她也说,尽管她有医葯卡,但也不够看病,希望政府未来能提供更多医疗方面的援助,减轻长者负担。
李成添(73岁)则说,援助金能帮他添购清洁用品。
“我每月能拿到600令吉援助金,因为生活简朴,平日用钱不多,所以每月100令吉就够用,我能留下500令吉作为储蓄。”
他说,老人院偶尔也会接获善心人士捐赠物资,但今年明显减少。
“不过像牙刷牙膏这些日用品,通常都够用,不需要额外花钱。而收到额外的洗发水,我也会给其他人使用。”

文冬老人院院长黄凌娟指出,院方不会限制长者如何使用政府发放的援助金,而这笔100令吉的援助金多少能够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这些长者通常会使用多余的钱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例如美禄、饼干和牛奶等。”
她说,目前院内共有20名长者,大多数为单身且无子女,因此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关心与陪伴。
“如果有学校或团体有意前来探访,也欢迎提前与我联络安排时间,长者们非常欢迎来宾探望。”
她也提到,院内楼梯近期损坏,院方目前急需2座一高一低的楼梯,盼望热心人士伸出援手。
此外,由于院内大多数长者年事已高,以前还能帮忙割草的也因体力问题无法继续,院方曾向市议会申请协助割草,但迟迟未获批。
“我们希望市议会能更积极地协助弱势团体,也希望国州议员能多加关注老人院所面对的困境,给予必要的支援。”
老人院贫老认为,目前百物腾涨,100令吉的币值,远远不如10年前好用。
虽然如此,他们认为,首相日前宣布的多项惠民政策,包括年满18岁或以上的大马公民,包括住院贫老,都可获得一次性的100令吉援助金,聊胜于无,也证明政府并未遗忘他们。
■劳勿
老人院贫老李亚发(78岁)今午受访时透露,100令吉,只能打包10包2菜1肉的杂菜饭,包括一包唐茶,好过没有。

他说,目前每名住院贫老,每月可获得福利局提供600令吉生活津贴,追不上物价高涨的步伐。因此,很多身体健康,还能走动的贫老,白天都出去兼职,赚取一点外快帮补开销。
他举例,如他本身,每逢周日到附近一间茶餐室担任服务员,由早上9时至下午1时,东家一次过给他25令吉,还包吃一餐,茶水任喝。
此外,李亚发告诉《中国报》,每逢周一至周六,他也骑脚车到劳勿市区,帮一位商家将店内的脚车推出店外,工作一小时,东家给他5令吉,可以喝两杯茶。
他强调,庆幸的是,逢年过节,都有民间慈善团体及热心人士,到老人院派红包,全年加起来约有5000令吉,省吃省用,拉长补短,勉强够维持生活开销。
另一方面,新巴力老人院贫老苏玉梅(67岁)受访时指出,她退休前是巴士公司跟车和售票员,由于未婚,56岁退休之后被迫入住老人院。

她说,她每天早上6时30分,就电召德士载她到劳勿市区一间印度店
,帮忙卖水果及报纸,到上午11时收工,雇主每天给她30令吉工资,扣除来回德士费14令吉,还剩16令吉,足够午晚两餐的开销。
苏玉梅表示,加上福利局每月发放的600令吉,省吃省用,生活开销足够,只是她觉得终日困在老人院很苦闷,出去赚一点外快,又有人谈天,比较容易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