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何汉宾丶徐可丽丶何秀葶丶谢颖贤丶陈楸妤
(关丹丶直凉丶劳勿丶文冬丶文德甲7日讯)涨涨涨!近年来受到国际趋势以及各种政策的影响,百货价格上涨,间接导致弱势群体和慈善团体大喊吃不消。
慈善团体一般都是靠着捐助和慈善拨款度日,但随着百货价格升腾,日常用品和三餐费用都随之水涨船高,让它们倍感压力。
不少慈善团体都表明,不仅日常用品,就连医药费用等价格也提高了不少,因为价格调涨,被迫只能拖延或找其他便宜的平替药物。
尤其是本月起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大征税丶电费新制等措施,预计慈善组织未来将迎来日渐压力的生活。
收容了485名老人,拥有洗肾中心丶弟子规中心等多个设施的直凉三娘善心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直言,随着电费价格调涨,可以预见的是下个月的电费价格将又提升到另一个台阶。

“现在我们的电单总额是每个月5万令吉,新制度是越用越贵,所以下月电单估计又要涨了。”
叶玉梅指出,另外就是三餐和日常用品,由于人口多,每日仅白米就需要6包10公斤装的,但这些物品近年来价格都涨了不少。
“这也造成我们的开销越来越大,希望政府可以看到我们的压力,给予一些帮助。”


文德甲
税收范围扩大引起百物起价,加上落实电费新机制,料将进一步加重慈善机构开销负担。
文德甲福利会主席裴荣漳受访时说,随着销售与服务税征税范围扩大,带来百物涨价的连锁效应,以及电费新机制的落实,相信会对该会设立安老院的日常开销,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他说,该安老院目前共有16名耆老院友,其中有好几人行动不便,因此该会聘请4名职员给予照顾,安老院的每月基本开销约1万2000令吉,常年依靠社会大众的热心捐款维持运作。

他说,每年的农历新年是安老院探访的高峰期,社团、企业和善心人士趁着喜庆佳节前来送暖,节庆结束后,安老院则会比较冷清,偶尔会有善心机构或人士到访。
“近年经济不景气,善款来源难免受到影响,加上目前百物涨价,慈善机构面对一定的挑战。”
他恳请各界继续为慈善机构慷慨解囊,通过捐献或物资支援,以减轻该院的沉重负担,确保安老院能永续运作,照顾无依无靠的弱势族群。
另外,文德甲丹绒吉拉央残障中心负责人西塔受访时说,该中心目前收留20余名障友,每月开销达1万4000至1万5000令吉,长年面对庞大的开销负担。
“基于各种因素,相比往年,我们的善款来源近来逐年锐减。”

她说,尽管残障中心会收到大众捐献的物资,但中心仍需要采购其他缺乏的日常用品和食品,百物涨价让中心面对负担。
“我们目前需要的物资为白米、糖、炼奶、清洁用品和成人尿布。”
“我们目前也面对职员和佣人薪金起价的问题,以往我们聘请印尼女佣,但现在中介的费用也高,如今很难找到合适的佣人,来照顾中心的残障人士。”
她说,令人欣慰的是,该中心获得两位华裔善心人士赞助电费,有助减轻中心的开销。
“我们希望大众在能力范围下,为慈善机构伸出援手,无论是现金或银行汇款的善款,我们都会提供免税收据。”
■关丹

本院大部分粮食和日用品都是由热心者、商家报效,即便有需要向外采购,也有指定的合作采购商,在开支方面,会尽可能保持一个度,不会过于浪费,毕竟本院所获经费都是取自社会大众。
至于建筑物的维修等可能涉及到SST征税范围的产品时,会尽量加强对物价的选取,但因SST征税而掀起的市场价格涨风,实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只能从中精打细节。
目前最为担忧是SST的扩展,会对整个经济大环境带来骨牌效应的压力,间接削减大众对安老院提供的经济援助,包括物资分量。

■劳勿
劳勿双溪兰老人院管委会主席陈法强说,百物涨价,老人院开销自然提升,尤其食品和必需品,每月开销大约数千令吉。
“目前老人院有8名老人,基本的必需品和膳食开销都增加,包括电费从以前的近百令吉,涨至目前的百馀令吉。”
他说,其管委会接手管理老人院不及一年,目前还在逐步提升老人院设施,所需的建筑及粉刷材料都涨价,所幸获善心人士报效。
“或许大家都感到生活经济压力沉重,所以布施的人也见减少,因此呼吁民众通力支持老人院的运作,确保老人家三餐温饱,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

另一方面,劳勿关怀服务中心管委会主席刘宝华说,其中心每月都有花千馀令吉,购买物资赠送15户贫困家庭,如今物品越来越贵,令善行的开销也增加。
“5公斤装的白米,从13令吉,涨至20多令吉,还有各类食品也涨价,导致我们也被迫在有限的预算内,只能购买一些必需的用品及白米。”
他认为,由于华人有布施积德的习惯,趁着喜庆或白事,都会捐助慈善机购,协助减轻经济压力,所以行善者人数并没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减少。

“我们中心电费也高涨,从每单位百馀令吉增加200至300令吉,两个单位已是700多令吉。”
刘宝华也是医院巡察员,他说,每当巡视医院发现一些贫困的病患,处境也很可怜,希望政府能正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在来临的国家财政预算案中,纳入更多利惠贫困人士的预算案。
■文冬
随著生活成本节节上升,慈善机构也面临营运压力,电水费成为最大笔支出之一,加上捐款减少,让院方不得不比以往更为节省。
文冬老人院院长黄凌娟指出,院内共有20位乐龄人士,电费每月平均介于500至600令吉,水费也需约200多令吉。
“老人年纪大,记性不好,有时出门会忘记关灯、风扇或水龙头。电费新计算方式已实施,我会更频密提醒他们节约用水电,或者将提醒写在布告板上。”
她说,该院收到的捐款也比2年前减少了约40%至50%。
“我明白大家开销增加,不是每人都能出钱支持。因此我也呼吁大众以陪伴老人、做义工的方式出一份力,老人们其实最需要的是关心。”
她补充,院方一向节省开支,日常餐食大多靠热心人士报效,仅在遇到维修或需添购电器时才动用较大笔开销。

“现在仍有不少人报效熟食,但我建议大家提早联系我,以免食物过量造成浪费。”
玻璃口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院长杨清丽则说,今年整体开销比以往上升20%至30%。
“最大的开销是办公及清洁用品;餐食部分因为有人报效,负担稍轻。”

她透露,该中心目前共有30位学生,水电费每月约500至600令吉,其中500令吉由福利局承担。
“目前每月收到的捐款比往年减少甚多,只有几百令吉,在农历新年或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会略有增加。”
她指出,如今善心人士大多选择报效食物或必需品,但中心也需负担不少教学及校外活动的相关费用。
“例如我们每年会带孩子外出学习,交通、巴士租赁与外食等都需自费,今年尤其感觉活动费用大幅增加。”
她希望社会大众能持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让中心在有限资源下,继续为特殊孩童提供照顾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