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冬26日讯)近期虽属本地榴梿的“空窗期”,但市面上依然出现不少榴梿,业者呼吁消费者在购买榴梿时,注意产地来源,避免被以假乱真。
彭亨州果农公会会长叶秋德指出,近期接获来自会员及农民的多宗投诉,指在本地榴梿产季尚未全面到来的情况下,市面却出现大量“猫山王”,疑似有本地商家进口泰国猫山王,冒充本地猫山王贩售,此举有损本地榴梿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声誉。
也是马来西亚果农总会副总会长的叶秋德受询时指出,由于中国限制泰国榴梿进口,导致部分农葯超标或使用色素的泰国榴梿滞销,相信从而导致部分流入本地市场。
“我们已向农业部发函,促请政府严正看待此事,并加强监管。消费者要警惕,在本地榴梿歉收的季节,市面上为何会出现大量猫山王?这些榴梿从何而来?如遇价格明显偏低的‘猫山王’,有八成可能是从泰国进口。”
“有不少中国游客是冲著大马猫山王的名气而来,若吃到品质不符,甚至是假的‘猫山王’,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有可能引发食安问题,最终损害的是本地农民的权益。”

叶秋德也呼吁政府要求榴梿产品明确标注产地,并加大对冒牌产品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他指出,文冬地区的榴梿商贩多数诚信经营,加上地方不大、同行之间关系紧密,一旦有商贩企图以假乱真,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反而损害自身声誉。
同时,他也呼吁彭亨州的果农尽快申请马来西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MyGAP),并完成农业部的注册与审查程序,以取得国家植物保护组织(NPPO)编号。
“只有获得认证的果园,才能将榴梿合法出口至中国;否则榴梿就只能局限于本地市场。同时,通过认证的榴梿也有助于确保品质稳定、来源可追溯,更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卖泰国榴梿 须标明产地
唐天生:别破坏信誉
彭亨维护与发展农业协会主席唐天生则说,园主并不反对商家售卖泰国榴梿,但强调必须如实标明产地,也不要以高昂的价格贩售泰国榴梿。
“我们理解商家做生意的需求,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因牟利而破坏整个榴梿行业的信誉。”

他补充,部分中间商将泰国榴梿包装为本地产品出口至中国,这种行为若被中国海关查获,恐对大马榴梿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榴梿园主邹升哲指出,泰国榴梿的价格较低,受到友族消费者青睐。除猫山王外,泰国常见进口品种还有“红虾”(Puangmanee),通常是从泰南地区通过卡车运输进入本地市场。
他说,泰国榴梿出现在市场的时期通常是本地榴梿歉收或价格太高时,季节大约是在每年4至6月。
观察 枝条断口 外壳颜色 辨识
榴梿园主邹升哲也分享辨识泰国榴梿的方法,例如观察枝条断口及外壳颜色。
“本地榴梿通常自然掉落,而泰国榴梿多以在还未全熟时就通过人手采摘,枝条特征不同,仔细观察便能看出端倪。”

“此外,因运输时间较长,泰国榴梿外壳颜色通常较深,在味道方面偏淡也偏甜,不像本地猫山王有浓郁的独特风味,也少了苦味与回甘。”
他透露,目前本地榴梿主要是槟城的榴梿开始进入小季节,但尚未进入盛产期,尤其是彭亨地区,因气候变化及间歇性降雨,导致花苞大量脱落,产量大减。
本报记者走访文冬数名榴梿商贩,业者指出,通常会标明榴梿品种,但不会主动说明产地,除非消费者特别询问。他们也补充,许多榴梿摊贩本身拥有果园,若果园无果产出,他们也不会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