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速上限调低至每小时30公里 家长 家协吁竖立 告示牌
报导:何汉宾丶何秀葶丶和观娣丶谢颖贤丶黄慧芬及周佩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关丹丶文冬丶劳勿丶文德甲丶登嘉楼和哥打峇鲁13日讯)学校区车速上限将从每公里调低至每小时30公里,家长与家协皆认同该举措,并共同呼吁相关单位可以在学校范围内竖立相关告示牌。
交通部长陆兆福日前主持道路安全理事会后指出,基於科学数据与研究结果,每增加10公里车速,学生死亡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对此内阁道路安全及交通拥堵委员会决定调低车速,该政策已进行宪报公布。
家长和家协受访时大部分都认同该举措,由于有些学校建在大路旁,往往车速非常快,让人感到胆战心惊,对此希望有关举措可以减少意外发生。
但由于有不少学校外是没有放置限速的告示牌,有家长希望有关当局可以尽快在校园范围放置显眼的告示牌,提醒路过的车辆。

■关丹
关丹中菁华校家协主席丘伟业认同该举措,同时也呼吁有关当局应该在学校范围竖立起显眼的告示牌 ,以提醒路过的车辆。

他说 ,中菁华校建在路旁,每日都会有相当多的车流,对此,有效的限速可以更好的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
“另外,我的一名孩子就读的关丹苏丹阿布峇卡中学也坐落在车流多的城市区,我常看到有些路过的车相当不耐烦,不只驾驶鲁莽,车速也很快 。”
“所以有关单位应该在这些路段竖立起减速的告示牌,可以仿效肯巴当国小的作法,把学生上学和放学时间表展示出来,提醒马路使用者在该段时间减缓行驶 。”
关丹中菁二校家协副主席周林盛村长指出,该校坐落在花园区内,幸运的是该区居民驾驶都非常克制 ,很少有鲁莽驾驶的情况发生。

“加上校方也有监督,如果发现到某些家长的车速过快,校方也会适当的给予劝告,一般上家长都会非常‘听劝’。”
他认为,当局进行宪报公布宣布调低学校范围的车速作法是对的,至少可以提前进行预防。

■劳勿
劳勿教师、家长及学巴司机,对于政府将在国内各源流中小学区域的车速,上限从每小时50公里调低至每小时30公里的决定,异口同声表示欢迎。
劳勿一位不具名的中学教师受访时指出,交通部长陆兆福日前指出,内阁道路安全及交通拥堵委员会已作出上述决定,且该项政策目前已在进行宪报颁布,是一项惠民的政策,值得赞扬。
他认为,该项政策一旦全面落实,可以减低学校区域的车速及发生伤亡车祸的风险。
他也建议政府当局,在学校区域画上警戒黄线,提醒大家小心慢驶,以策安全。
学生家长蔡金生(51岁)受访时指出,这是一项很好的政策,希望大家,尤其是驾车及骑摩哆接送孩子放学的家长严守交通规则,保护所有经过学校区域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他说,根据他多年观察所见,很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放学时,都不约而同,在校园外胡乱停车,此举不但阻碍交通,在争先恐后的忙乱中,也会造成意外发生。
学巴司机李金华(73岁)受访时指出,他全力支持政府落实该项政策,同时并认为它有助于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他说,在20多年前,劳勿共有七、八辆由华裔经营的学生巴士,过后随着华裔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加上很多都由家长驾车接送及自骑摩哆往返,乘搭学巴的学生人数也逐年锐减,导致业者难以求存,被迫先后结束营业,他本身也是劳勿目前硕果仅存的华裔学巴司机。
来自新巴力金源花园的李金华告诉《中国报》,在20多年前,他每天早上分两次载送约60名新巴力学生到劳勿中竞中学,下午又分两次载送他们回新巴力新村。

“基于同样的因素,目前载送到劳勿中竞中学就读的新巴力学生,已锐减到21名,每人早午来回接送两次只收费6令吉,惨淡经营,希望政府能够体恤,提供生活援助或津贴,以免负担日愈沉重,难以维持。”
■文冬
建议按环境 作相应安排
文冬家长普遍支持政府在校区实施每小时30公里的限速措施,认为此举有助于保障学生安全,但同时呼吁应配合其他的措施,以有效降低意外风险。
家长锺满荣指出,他认同校区限速是必要措施,但建议政府应根据不同学校周边环境,作出相应的交通安排。

“在学校范围内设限速是必须的,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前设有限速标志或划上斑马线。如今全面实施限速,有助涵盖那些尚未设置警示标志的学校。”
他也强调,仅靠限速并不足够,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以确保司机守法行驶。
“不同地点的司机驾驶习惯各异,政府可依据具体路况采取措施,例如大马路旁的学校可设减速带,而郊区或人流较少的学校周边,则适合设置黄色闪灯提醒司机降速。因为这些地区的车速往往超过时速60公里,若突然设置减速带,反而可能引发意外。”

另一名家长覃慧琼也支持限速政策,但她认为最关键的仍是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人员协助指挥交通。
“虽然有些学校前设有斑马线和限速牌,提醒司机减速并礼让行人,但司机的行为难以控制。即使限速或设置减速带,如果司机执意快速行驶,效果仍有限。最有效的做法是有人现场协助学生过马路。”
她也补充,增设减速带需考虑道路结构,若学校前为单向车道,贸然加设减速带可能会导致交通高峰期更为堵塞。

█淡马鲁:
拟方案疏解塞车
家长支持交通部调低学校区车速上限的举措。
淡马鲁启智华小家协副主席黄志彬受访时说,他认为车速调低有助提高学校范围的安全性,尤其对儿童和学生更为友善,同时有助推动学校区文明驾驶文化,提升整体交通素质。
他说,但调低车速也可能会造成繁忙时间或车流量大的时段加剧拥堵,这是必须受到关注和采取方案舒缓情况的问题。
他希望交通部一旦落实此政策,交通部和校方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道路警示如增添警示标志、斑马线等,同时校方也须发通告提醒家长有关车速上限的调整,确保驾驶人士有所警惕。
另外,他分享,该校上学天的交通繁忙时间,如上学和放学,保安和校方都会维持交通秩序,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新学年开学前,校方也会通知新生的家长载送孩子的路线。”
家长林先生则认为,车速上限调整后,有助限制车辆平日时段经过学校的车速,但他担心会加剧繁忙时间的交通阻塞问题,毕竟很多学校在放学时间已经很塞车。

“无论如何,交通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我认为交通部和校方更应关注学生家长的驾驶意识和态度,不少家长为图方便,等候学生放学时随意停泊,造成交通严重阻塞。
哥打峇鲁
提升校区附近道安设施
民众对于内阁道路安全及交通拥堵委员会决定,将所有学校区的车速上限从每小时50公里调低至每小时30公里,表示欢迎。

吉兰丹中华中小学董事长赖德城指出,这项政策的推行,能有效减少校区周边的交通事故风险。
他认为,随着此政策的落实,有关当局应该加以关注及提升校区附近的道路安全设施。
他说,目前不少学校附近的黄线人行道、减速线及告示牌已经模糊甚至损毁,有关当局必须尽速提升,以确保此政策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他也指出,只有道路安全设施同步提升,才能真正保障学生及公路使用者的安全。
他说,这项政策也需要政府、学校、家长与驾驶者共同合作及配合。

此外,在学校附近经营饮食业的李文富也对此政策表示支持。他说,过去经常看到部分车辆在学校附近快速行驶,险象环生。
他说,降低车速能有效减少紧急煞车带来的危险,对学生及道路使用者而言都是一个保障。
他也呼吁驾驶者提高警觉,特别是在学校上课和放学时段,放慢车速。

此外,学巴业者汤春月指出,车速调低可减少交通意外。
她说,学校方面已安排保安人员担任交通指导员,协助学生安全过马路,而司机们也配合,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
瓜登
应加强执法 对付违规者
学校区范围已有告示牌提醒车主们,在学生上学及放学时段内,车速切勿超过每小时30公里,若能加强执法将发挥更有效警醒作用。

瓜登中华维新小学家教协会主席黄国森指出,学校范围路段,多年前就已竖立车速警告牌,但一些车主却仿如不见,对确保学生安全未能发挥太彰显功能。
他说,校方在学生上学及放学时段,都会安排保安及教师等维持秩序,但有关时段的交通问题却是在所难免,因为家长、学生巴士及接送的校车都会在差不多同样时段,前往学校载送学生。
因此,他认为,若能加强执法对付违规车主,或许能直接带来好效果,一些车主会对警示牌视而不见。
同时,他指出,一些只带来提醒作用的警示牌,已被路旁过于茂密的树枝和树叶遮挡,根本无法清楚看见,也失去了竖立在路旁的意义。
“学校区的车速问题,需要车主们自行觉醒,否则只能靠执法,如开罚单等让他们记取教训,才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