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推动教育革新 林健辉:教学须文化科技并重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I 推动教育革新 林健辉:教学须文化科技并重



    (关丹27日讯)东彭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林健辉说,AI技术迅速进入校园,全球化浪潮推动知识跨国流动,学生所需要的能力早已超越考试成绩,因此华教工作者,在守护““文化根”的同时,也必须积极拓展“未来路”。

    他说,教育工作者可以思考三件事:第一是课程内容的更新。中文教育不仅要传承语文之美,也应引导学生运用中文去理解科技、理解世界。

    “第二是教学方式的革新。我们应鼓励学校拥抱科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辨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技巧。”

    他说,第三是教育视野的提升,目标是培育“有根的全球人”,既有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他今日在关丹出席东彭发展华小工委会2025年度会员代表大会,在会上致词时,如是指出。

    他说,在过去一年,对全球而言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一年,对华文教育界,更是压力与希望并存。

    “我们看到学校在有限资源中坚持教学,也看到老师们在疫情后的调整期默默耕耘,及家长与社会各界依然坚定地支持我们的教育事业。”

    他说,这些努力,让大家深深明白:华文教育从来不是依靠单一制度,它靠的是一整代人,心中那份文化的信念。

    他说,我国华文教育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保存一门语言,而是为了传承一个民族的尊严、精神与梦想。

    “让我们继续团结努力,用信念守住我们的根,用行动拓展我们的未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东彭发展华小工委会大会出席者,坐左起蔡添成、叶俊明村长、拿督杨文玉、林吉洲、彭健常、拿督余泽利县议员、林健辉、拿督朱源安、拿督房新伦、刘军宏、刘秀雯、许国星及陈志伟。



    彭亨董联会副秘书蔡添成呼吁教育部,在推动爱国教育的同时,必须尊重各源流学校的文化背景,保障母语教育的空间。

    他说,华小是马来西亚多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它不仅培养知识分子,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基。

    “当前的华教,既面对资源的挑战,也面对政策上的考验。最近,教育部要求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他代表不克出席的彭亨董联会署理主席吴思忆致词时,如是指出。

    “我们并不反对爱国,也尊重国家象征。但我们必须提醒相关当局,真正的爱国,不应通过强制来衡量;真正的认同,必须发自内心。”

    他说,强制性的爱国形式,往往容易引发误解与反感,甚至削弱了原本应有的认同感。

    “更重要的是,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教育政策应体现包容与尊重,而非单一思维的灌输。学校教育不应被政治化,更不应成为特定意识形态的工具。”

    此外,他也说,吴思忆为显示对工委会的支持与鼓励,个人赞助1000令吉作为工委会经费的一点心意,以实际行动支持基层组织的辛劳与付出。

    “希望这份心意能为工委会注入更多动力,继续把推动华小发展的任务做好、做强、做长久。”


    东彭发展华小工委会大会通过的提案:
    1. 穆斯林家长要求华小在每个星期五提早放学,目前校方需要跟随教育部指南,必须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目前一些校方的方案是让有需要的学生家长以书信向校方申请,需要得到该校校长批准。

    2.促请教育部必须发放更多的拨款,以解决各校聘请代课老师经费的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