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丨扫墓人 人潮 分散了! 小长假 义山不再拥挤
(关丹、劳勿、哥打峇鲁30日讯)清明节适逢开斋节小长假,尽管各地义山扫墓人潮相对分散,清明慎终追远传统文化依然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年清明节正日落在4月4日(星期五),本报记者走访各地义山,关丹市区一带的义山人潮不多,反观骨灰位今明两日迎来拜祭人潮。
★关丹
扫墓者将清明扫墓视为一家团聚的日子,在国外定居者也要回乡扫墓,有者大清晨从驱车回乡祭祖等。

一名特从澳洲返乡扫墓不具名长者 (84岁)说,海南人普遍提早祭祖,而非在清明正日后祭拜。
“传说天公会将好运降临给提前祭拜的人,待分配完毕后,便无剩余运气给晚祭者。”
他说,中国现今已有线上扫墓的新趋势,但无论形式如何,最重要的是秉持慎终追远的精神。
“我在澳洲居住32年,若有时间,我每年都会返回关丹扫墓。”
“扫墓是文化传统,与宗教无关,即使是基督教徒也能参与,因此华裔子弟应传承清明文化。”
他也建议海南会馆在义山增设捐款箱,以筹措资金兴建厕所,方便扫墓民众。

另一方面,周先生受访时指出,疫情后,拜祭品选择趋向简单,以往都会準备小三牲及糕点,如今多以现成鸡饭取代。
“如今拜祭品的价格也涨价,去年只需花费50令吉,今年则需60令吉,基本的拜祭品包括一个宝箱、一袋折好的金银纸及冥钞备好。”

关丹海南会馆福利组副主任史君和指出,今年的清明扫墓情况较为特殊。
“往年清明节通常会出现特定的祭拜高峰期,但今年适逢开斋节假期,人潮被分散至不同时间前来扫墓。”

惠潮嘉义山理事廖志伟也指出,扫墓人潮虽然依旧存在,但时间较为分散。
“自疫情后,扫墓习惯有所转变,许多家庭因无法配合时间,而选择在不同日期扫墓。”
他补充,近日适逢小长假,因此有不少人为避开人潮,选择在工作日提前扫墓。

担心祖先不会用
没买新潮纸扎品
詹静雯(34岁)指出,她于周日(30日)凌晨3时从吉隆坡返回关丹扫墓,尽力延续扫墓传统。
她分享,一名朋友曾梦见祖先讬梦,请后人多烧些纸钱,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需要大量金钱。
“我们家维持传统祭祖方式,不特意购买新潮纸扎品,但金银纸钱则不可少,以确保祖先在阴间‘有钱用’。”
她认为,年轻一代不回家扫墓的主要原因是身处海外工作,难以请假返乡;若在本地工作,则较容易参与。

另一方面,周家三代同堂扫墓,他们认为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机会。
“我们家需扫2座义山、5个祖坟,若有机会,也希望迁墓至同一处,方便祭拜。”
他们分享,祭品準备以每座墓一组为标準,三牲及发糕、粽子等祭品是基本,并包含海南人的特色饭团。
“我们不会购买手机、电视等新潮纸扎品,主要担心祖先不会使用,或地府没有电话线。”
周家长辈则强调,会教导年轻一代如何祭祖,确保这一传统得以延续。
“尽管我们家的年轻一代在外地工作和唸书,但也会趁清明一同回来祭祖。”

关丹生命馆 300人预约祭祖
关丹生命馆区域服务总监李林轩透露,从本月15日起,陆续有民众前来扫墓,周日(30日)为扫墓高峰,约有300人预约祭祖。
“民众除了準备传统祭品,有者更购买如名牌包、首饰、手机等新潮祭品。”
她说,火化后将骨灰安放于骨灰位已成趋势,部分民众将义山的旧墓捡金后迁移至骨灰馆。
“骨灰馆从早上开放至下午5时,方便大家庭协调时间拜祭。”

此外,祭祖民众王沐得(50岁)说,除了传统纸扎品,他每年会添购电视、手机及名牌包等纸扎品。
“我会带年轻一代前来祭拜,以确保文化传承,此外,如今我们也不再遵守‘女儿不能祭祖’的旧习,而是将清明视为一家团圆的重要日子。”


图说:

■吉兰丹
避开游子车队
哥打峇鲁市郊的福龙山,这两三天包括今天并未出现往年常见的扫墓拥堵情况,与过去的情况有所不同。
吉兰丹福建会馆总务许德辉说,虽然仍有不少人趁着连假期间上山扫墓,但并未见到拥堵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汽车排长龙的现象。
他推测,可能是扫墓的人潮有所分散,大家选择避开了从吉隆坡回来过开斋节的游子车队。
“今年的清明节正日落在4月4日,根据传统习俗,正日及其前后的10天都适合扫墓。”
他也提到,该会馆福龙山小组管理委员会,先前已修剪野草,免除威胁性的树木,过后也会征求扫墓者的回馈,例如对清洁卫生、除草和路况等方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改进和提升的参考。
另一名受访者钱美丽说,她刚到福龙山扫墓,这次上山时并未见到拥堵或大量扫墓人潮,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
她说,她已搬到吉隆坡生活及谋生,这次趁着周末回乡扫墓,也约同朋友喝茶聊天。
记者走访万捷的峇莱暹樾的骨灰阁,除了没有见到拜祭者,村民也指称早两天的周五(28日)比较多人。
■劳勿
基于担心开斋节前夕交通拥堵,许多游子都选择延迟回老乡扫墓,令原是扫墓人潮高峰的週日,并没有如期出现如往常般的拥挤人潮。
近3天都是友族回乡过节的交通高峰期,因此许多游子都打消回乡念头,延迟至週一(31日)或下週才扫墓,至于如常于週六回乡的游子,受询时皆指困在车龙至少2小时以上。
从吉隆坡安邦返乡的张思美(30岁)说,週六共用4小时才抵达劳勿,车龙从鹅唛收费站前开始一路塞至东海岸大道。
“我家人出发时间不同,一些从吉隆坡回劳勿只用3小时,一些则是选在週日凌晨开车避开塞车,一个小时半就抵达劳勿。”

她说,一家人是来祭拜公公婆婆,也买了不少祭拜品,尤其一些必需的祭品,不能被省略。
此外,从立卑前来劳勿拜祭父亲的黄燕妮(48岁)说,她早上7时许就驱车出发,大约一小时抵达劳勿。
“立卑来劳勿路段交通顺畅,可是当我们回程时必定遇上车龙,因为还有许多友族驱车北上往吉兰丹过节。”
她说,为了响应环保,今年确实减少购买纸扎品拜祭父亲,减少焚烧。
“周日的拜祭人潮比往年减少许多,往年骨灰塔这裡都是人挤人,今天反而走动空间松动。”

劳勿福建会馆会长徐忠善说,福建义山週日的扫墓人潮确实比往年减少,相信是许多游子为了避开佳节车龙,选择提早或延迟拜祭。
“大家都怕拥堵,所以扫墓人潮也因此被分散。”
他早上与理事们到义山,向扫墓者征收乐捐款项,作为义山管理基金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