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国家美食遗产 来看看它们美味故事...
(关丹、文德甲3日讯)在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第49(1)条文,颁布10样食物和饮料列为国家美食遗产,在没有地域距离,美食的背后隐藏着文化和故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马美食分别是:
1.肉骨茶
2.砂拉越哥罗面
3.布拉沙(Burasak)
4.安班饭(Nasi Ambeng)
5.椰糖糕(Dodol Kukus Tahi Minyak)
6.传统娘惹九层糕(Kuih Lapis)
7.米糕(Kuih Karas)
8.印度松饼(Uthappam)
9.卡达山族的腌渍小菜(Jeruk Tuhau)
10.凯蒂拉水(Air Katira)
◆关丹:
■吃碗哥罗面 解乡愁
哥罗面(Mi Kolok)配上数片叉烧,再来一碗云吞汤,为砂拉越人著名的美食,被列为国家美食遗产,不外是对砂拉越美食的一种肯定。

关丹金记美食中心售卖哥罗面摊贩玛丽(38岁)说,她来自砂拉越,自15年与丈夫搬至关丹生活,并于去年8月份开始售卖哥罗面。
她说,即使关丹有茶室普遍上都有卖干捞面,惟哥罗面在本地也深受华裔的喜爱。
“哥罗面与干捞面的食材大同小异,都是叉烧及云吞,但叉烧的做法及面类则不一样。”
她说,哥罗面使用的叉烧无需烧烤,使用红粉腌制再煮熟切片,接着再配上猪肉碎及葱油,与哥罗面搅拌,最后再加上葱花,即可成为一道美食。
“即使哥罗面(Mi Kolok)与干捞面做法相同,但酱料及面类有所不同,这也是砂拉越人常见的早餐。”
她说,关丹人一般吃的都是黑酱油拌的干捞面,但哥罗面一般使用葱油搅拌,因此面都是白色的。
玛丽说,从早上摆摊至下午,平均每日可出售20、30碗的哥罗面。
“若是顾客不喜欢哥罗面,也可换成其他面类,包括米薄(mee bok)等。”

她说,哥罗面除了干拌,也能做成汤面,或加入鸡蛋、云吞等配料。
“顾客一般都是点白色的哥罗面,尤其是周末,很多砂拉越人都会来购买,缅怀家乡的味道。”

玛丽说,对于家乡美食被颁布成为国家美食遗产,感到很荣幸,认为是一种对砂拉越美食的肯定。
她说,对于在外地打拼或居住的砂拉越人而言,吃上一碗哥罗面就宛如返回家乡,一解乡愁。
“除了哥罗面,砂拉越尚有其他美食,包括叻沙等,虽然槟城的做法大同小异,但食材及味道上也会有点差异。”
■酸甜 印度松饼 吃得过瘾
印度松饼(Uttapam)虽然与印度煎饼(roti canai)相较,辨识度较低,但其香脆的松饼,再加上番茄及洋葱,被称为“印度批萨”,深受各族顾客喜爱。

关丹GC Curry House女东主帕拉美感谢政府,将印度松饼颁布为国家美食遗产,这是对大马印度美食的肯定。
她说,印度松饼(Uttapam)与其他煎饼不同之处,在于面糊并非使用面粉制作,而是使用印度白豆(Urad Dal)及白米制作。
她说,一般如印度煎饼(Roti Canai),都是使用面粉做成面糊,而松饼则是使用印度白豆及白米,经过打磨后,等待发酵一天后,才可使用。
“发酵的面糊,面积会涨至一到两倍,届时即可放在铁板上煎至两面金黄后,再加入番茄、洋葱或其他喜欢食材,待食材煎熟即可食用。”

帕拉美说,顾客一般食用印度松饼,都会蘸上黄豆酱及酸奶酱,口感酸甜,非常过瘾。
她说,其店出售的Uttapam松饼,分量较大,因此建议两人食用。
“一般顾客还是点常见的印度煎饼及印度酸奶煎饼,甚少会点Uttapam松饼。”
她说,店内除了主要的顾客群是印裔,也有不少华裔及巫裔光顾。
她说,基于入乡随俗,大马的印度松饼与印度的松饼,香料略有不同,但味道几近相同。
“其实印度有很多特色美食,包括印度烤鸡(Chicken Tandoori)及咖哩等,希望日后有更多印度美食被列为美食遗产。”
◆文德甲:
■娘惹糕 享受层层撕开乐趣
娘惹糕点种类繁多,其中软糯香甜的九层糕是传统特色之一,深受民众喜爱。
宪报颁布,新一批国家美食遗产当中,颜色诱人、口感软糯的娘惹九层糕榜上有名。
家族从事糕点制作超过30年经验的商家林沛妤受访时说,九层糕是许多民众喜爱的糕点之一,主要材料为粘米粉、糖和椰浆等。
“相较于其他糕点,九层糕的制作过程会比较耗时,因调开的粉浆需一层层加热成型,有些食客享受每一层撕开享用的过程。”
她说,九层糕颜色丰富,也可以是一层香兰叶搅拌成的绿色汁和加白色椰汁,形成绿白相交的九层糕,甜咸交替的口味。
她指出,早前她与父母在早市和夜市售卖糕点,九层糕的销量向来不错,如今没有摆摊,糕点都放在各茶室售卖。
“以往九层糕每片售价为1令吉30仙,但早前粘米粉涨价,糖货源短缺及椰浆成本上涨,目前九层糕每片售价为1令吉60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