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彭亨

【今日东海岸】

杂货

文 文 文

【今日东海岸】不选品牌 小家庭 没问题 RM200 够买一周杂货

报导:何汉宾丶谢颖贤丶 和观娣
摄影:刘观发

 

(关丹丶文德甲丶 劳勿26日讯)200令吉够一个家庭一星期开销吗?若是在无视品牌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报》今日前往关丹士满慕再也加丁超市进行实测,在该市经理东姑昔迪的配合下,在拿足一星期各类生活用品包括食物和洗刷用品,200令吉的确是足够让小家庭买一星期,但前提是在牺牲掉不考虑其他较贵牌子的情况下。

东姑昔迪取的食物份量包括一只肉鸡丶蒜头丶大葱丶食油丶10公斤白米丶面粉丶辣椒乾丶2个罐头丶酱油丶番茄酱丶咖啡丶面包丶饼乾以及蔬菜等,整体费用为162令吉。


■陈家华(左)与东姑昔迪,展示167令吉可采购的食物份量。
若不计洗涤用品,162令吉可购买3至4人小家庭的食物份量。

东姑昔迪指出,若是再拿洗衣液丶洗涤用品等,应该可以控制在200令吉开销内。

“这些应该足够3至4人小家庭的一周份量。”

他受访时指出,顾客的消费观念落差非常大,有的在购买物品时,是以价格为主,有的则是以品牌为主,例如洗涤用品,不少顾客都会习惯性选回常用的牌子,而不是看价格。

“基本上,两个群体的比例差不多。”

国内蔬菜类价格不高,约占一周开销20%左右。
不少市民都是维持一周一次性采购杂货的习惯。

询及顾客会否货比三家,东姑昔迪说,若是超市有进行促销活动,才会吸引流动顾客,否则,一般顾客不会为了省下那一点钱,而跑去更远地方消费。

据本报观察,不少市民都有一周一次性采购习惯,一来可以选择到有进行特价折扣的超市购买,二来也可以更精准的控制家庭预算。

刚刚好而已

◆郑建海(63岁)
200令吉对於小家庭用在采购上,是刚好足够的,前提是不选择一些较贵的物品。我一周才买一次,主要购买的物品是蔬菜和肉类,但近年来,肉类的价格飙涨,200令吉一周也只是刚刚好而已。
题:勉强足够的

 

◆何启发(72岁)
目前家里有4人,200令吉一周,对於小家庭是勉强足够的。由于担心食安问题,家里也不打算转购便宜的肉和油。费用近年来增加不少,有些习惯也没法改,例如咖啡品牌丶洗涤用品品牌,虽然价格已上涨,但还是会选用熟悉的品牌产品。

 

不能有要求

◆刘绍安(57岁)
我认为如今200令吉购买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食品和用品都有要求的情况下。当你选一些着名牌子时,自然就得多付费。目前3名家人同住,属於小家庭。家里缺少什麽才外出添购,并没有一周一次性购买的习惯。

 

◆叶先生(43岁)
200令吉是不够小家庭一周的开销,尤其是当对食品有要求情况下。在安全考量下,不打算选购2令吉的包装油。近年来,各类价格暴涨,200令吉买足一周的情况已不复返。

█文德甲

精打细算 能省则省
控制每月开销500以内

面对百物“大涨潮”,小市民备感生活压力,在人人自嘲“唯独薪水不涨”的时期,200令吉是否足够购买日用品,成为时下话题之一。

本报记者走访市民,受访者认为只要精明消费,200令吉仍足够应付两周一次采购日用品的开销,但每个家庭的日常开销需求各异。

一些民众认为200令吉,仍足够应付两周一次采购日用品的开销。

文德甲市民邓美莲受访时说,平日只有她和丈夫在家,一般上他们两周一次到超市采购日用品。

“我们采购开销从百余令吉至200余令吉不等,毕竟每次购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平均一个月的开销约500令吉以内。”

她认为,200令吉的价值是根据家庭人数、日常用量、对品牌的需求等来衡量,对于精打细算的小家庭来说,是足以应付日用品开销。

另外,市民莫哈末沙烈(36岁)受访时说,他一家四口,每个月根据清单采购日用品两次,一般消费200令吉左右。

“我们会选购本地商品,而且我们杜绝浪费,能省则省,200令吉可以购买的日用品,包括本地白米、食油、白糖、盐、酱料、厕纸、洗刷用品等。”

另一方面,文德甲同发超市经理侯俊聪受访时说,超市一个月前开始推出关爱食物篮,每份50令吉,包含5公斤白米、面粉、白糖、包装食油、酱油、炼奶、米粉、饼干、快熟面、幼盐、咖啡、椰奶,加上环保袋共13样物品,另有一份神秘礼品。

文德甲同发超市推出关爱食物篮,每份50令吉,包含家庭一般的日常食品。

“这是配合政府号召所推出的食物篮,其实已经包含家庭一般的日常食品。”

他说,自从该超市推出关爱食物篮,陆陆续续都有消费者购买,也有慈善机构会向超市订购,分发给贫困家庭,该超市在一个月内售出约50份食物篮。

劳勿:不买入口货 还可以

虽然令吉跌跌不休,但只要商民精打细算,多选购本地货,少买舶来品,尽量在家煮三餐,200令吉还是很好用。

《中国报》记者今午在劳勿市区抽样访问数位民众,他们异口同声说,虽然令吉大缩水,百物腾涨,如果不选购价格高昴的外国入口名牌货,200令吉还是可以买到很多食材及日用品。

林永茵选购20多样,满满一手推车的食材,只须200令吉18仙。

劳勿家庭主妇林永茵(24岁)指出,她平均每周到劳勿巴刹及东海岸超市购物一次,主要是购买2个孩子的奶粉及三餐食材。
她说,大人食材可以选购价格比较经济的本地货,但奶粉必须选购名牌,确保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林永茵也展示她选购20多样,满满一手推车的食材,只须200令吉18仙,足证在物价高涨的今天,200令吉也可买到很多食材,足够全家人食用一周。

叶东成:如与5年前比较,各种海产及肉类,平均涨价约30%。 

福隆港山景餐室老东主叶东成(83岁)指出,他每周都到劳勿各超市,包括东海岸超市,选购各种食材及饮料,回去烹煮及售卖。

他说,令吉不断贬值,如与5年前比较,不但猪肉价格飙涨100%,连海产及肉类,包括肉鸡也平均涨价约30%,导致商民都暗中喊苦。

“200令吉够买什么?两箱白啤都买不到,作为商家,只能贵来贵卖,尽量薄利多销,照顾熟客,别无他法。”

一家五口 用2天
◆劳勿汽车装饰店女东主廖燕婷(40余岁)

廖燕婷(25日)中午,亲手煎鱼作为午餐的菜肴之一。

“如与5年前比较,200令吉已严重贬值,买一点海产、肉类及蔬菜,就用完了,只能供一家5口食用2天。因此,尽量自己煮午晚两餐,节省开销。”

以前购买食材及日用品会看牌子,现在不但要看牌子,也要看价格,觉得价廉物美才买。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今日东海岸】

杂货

相关文章

【今日东海岸】补选效应小订单如常 酒店民宿 无预约潮

【今日东海岸】森那美与中国国企合作 农友盼 油棕价看涨

【今日东海岸】抢不到本地米 忍痛买贵米 慈善机构 伙食费暴涨

【今日东海岸】黄亚养 变 鸡蛋花 本月起改路名·商民怨无意义

【今日东海岸】水源发臭 有活虫! 村民抗议促正视问题

【今日东海岸】修车工厂新修规月初生效 小型修车厂忧被挤压生存空间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