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彭亨

玻璃口新村

团结幼儿园

文 文 文

任职团结幼儿园文化冲击渐习惯 Cikgu 说华粤语融入新村

摄影:邹永亿

(文冬7日讯)纯华人居住的文冬里,经常可以看到几位戴头巾马来女性穿梭,有时在茶室看到她们买冰块、在杂货店买东西等 ,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莎莉娜与新村杂货店的老板成为好朋友。

 原来她们是隶属国家团结部的(TP)的教职员,在玻璃口民众图书馆楼下的两所执教。

 附近的店家和居民跟她们熟络了,有时还以广东话打招呼,渐渐这些教职员也学会广东话,掺杂马来语和广东话与居民交流。


■巫裔家长把孩子载送到华人新村里的幼儿园。

 在玻璃口第2执教已有10年的莎莉娜说,刚开始在华人新村服务时,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产生文化冲击,很不习惯。

 她指出,当时有一位助教是华人,她向助教学习华语和广东话,除了在新村与村民打交道,在课室也教导非华裔学生普通会话。

■莎莉娜:起初到华人新村执教很不习惯。

 她说,现在在新村见到村民,特别是年长者,都是以广东话问候,对方也习以为常了。

 她说,尽管玻璃口的两所幼儿园毗邻,但行政上完全分开,各自为政 。

■两所幼儿园虽毗邻但各自为政。

 莎莉娜指出,她负责的第2共有19名学生,巫裔11名、印裔5名、2名原住民和1名华裔。

 她说,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心理倾向、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形成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接受的种族团结教育影响、积累的种族团结知识经验,对于在各种族幼儿心灵中构筑马来西亚共同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团结幼儿园的气氛多元和融洽。

 她说,提供一个各族幼儿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教育场所和环境氛围,有助于打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原住民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

互相了解对方文化
各族学生从小交流

 玻璃口第1幼儿园的教师阿美拉说,该幼儿园19名学生中以华裔居多,共12人,另7名为巫裔。

 她指出,巫裔家长把孩子送来华人新村内的主要是这里距离他们工作地点比较近,方便接送。

■阿美拉的幼儿班以华裔为主。

 “此外,由于园内还有其中种族的孩子,巫裔家长也希望孩子从小便和其他种族的孩子交往,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

 巫裔家长苏哈达住在吉隆坡旧路,在文冬市区上班,她说,接近市区,载送孩子都很方便。

■苏哈达:玻璃口接近市区,方便接送孩子。

 她说,费用很便宜,每月15令吉,穆斯林学习宗教课需多付10令吉。

 另一名家长关源威说,大儿子之前曾在这里上幼儿班,现在轮到的4岁的女儿。

■关源威:两个孩子都在团结幼儿园上学。

 他指出,在毕业后进入小学,马来文对这些毕业生都不成问题。

■关源威4岁的女儿不舍他,抱住不放。

贯彻爱国精神

 (Tabika Perpaduan)于1976年推介,共25所在城市或城市边缘地方成立,旨在向各种族灌输亲善和团结精神。

 到了1997年,的数目增加至1073所,从亲善和睦概念转去以社区为导向的幼儿园,鼓励当地社群的参与。

■玻璃口新村第1团结幼儿园的招生布条。

 当国家团结部于2020年3月10日成立,注重于贯彻国家原则和爱国精神,幼儿园的数目于2021年达到了1781所。

 在文冬县内共有19所,分布在安乐园(2)、文冬市区(2)、玻璃口(2)、吉打里(1)、新暹猛(1)、瓜拉力巴士(3) 、一条石组屋(1)、亚东花园(1)、武吉比亚都(1)、亲善花园(1)、加叻(2)、豪景花园(1)和英雄花园(1)。

■各种族的孩童不分你我,打成一片。

 开放给4、5和6岁的马来西亚籍孩童,上课时间从早上8时至中午12时。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玻璃口新村

团结幼儿园

相关文章

独家丨数小时豪雨 文冬河水高涨 吓坏居民

不关心拨款减少并抹黑 林胜鸿:对沈美妡失望

独家丨新村拨款少了2000万 村长失望 盼续提升设备

独家丨独居村民暴毙发臭 财神庙弟子 施棺 治丧

免旅客被带进穆斯林坟场 路口安置Jalan Mati指示牌

道路逢雨积水危害村民 手写投诉信要求关注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