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镇变身】外号广西村 火灾推动重建 玻璃口打响 美食村招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摄影:欧盛财
(文冬4日讯)近90%的村民都是广西人,有广西村之称的玻璃口新村,在紧急法令成立“集中营”式的新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该村可说是一个具有发展成为旅游区的华人传统新村。
文冬县内有15个新村,与文冬市区相连的有5个,其中玻璃口新村规模最大且距离文冬市区最近,有大桥和小桥连接文冬市区旺区,旅客步行也能进入新村。
新村在2000年大火灾烧毁88间民房后,该村就进行重建,在新村中央火烧处建了一个花园式的排屋和一排商店,使该新屋有如新村内的新住宅区,而新店铺也有不少经营饮食业,带动村民的发展。
奶茶咖啡烧面包闻名
该村的文冬奶茶和文冬咖啡及烧雪油面包最闻名,以前是村民工作后回家前叹茶时最好的饮料和食品,由于近来不少游客到文冬旅游,这也成为游客的最爱,他们都会进入新村品茶和享用美味烧面包。
玻璃口也有闻名古早味手工的咖哩角以及加央角,也曾经吸引阿贤到来介绍以及品尝文冬奶茶和烧面包。
玻璃口新村是文冬县内最多茶室的华人传统新村,从设村以来80年代时三到四间到目前至少有12间,而且每间茶室的奶茶和咖啡都具有水平,深受村民以及附近居民欢迎,而且也吸引游客到来品茶。
文冬玻璃口巴刹是文冬市区附近的第二个巴刹,是文冬市区居民视为另一个社区最重要的贸易和社交场所,让市民特别是家庭主妇们采买日常生活和生鲜用品的地点,减少市区大巴刹的拥挤,每逢星期一市区巴刹休业一天,玻璃口巴刹更热闹,除了更多小贩营业外,也在巴刹外封街摆卖早市,有各种货物如食品、日用品、衣服等等。
文冬玻璃口新村大多数的房屋从以前成立时“集中营”式木板房屋,过后一些村民在农产品赚到一些钱后,开始进行装修,并改为半砖式房屋,近期很多重建后都是水泥房屋,大多数在70年代时获得马华国州议员争取下,都获得地契。
文冬最大新村 设备齐全
玻璃口新村村长林胜鸿说,该村是文冬最大的一个新村,村内设备齐全,这都是历届马华国州议员所争取到的。
他说,村民有一间多元用途的礼堂,本来只是篮球场,过后改建雨盖,成为村民运动场所,有妇女跳舞和健身操、有年轻人打篮球及打排球等,从早上至晚上都有人使用。
“早期在1963年时政府拨款建一栋两层民众会堂,村委民会也让给村民的民间团体玻璃口民众图书馆一起使用,楼下在20余年前也借给团结部开设幼稚园等,过后也该会所旁也建礼堂做为羽球场用途,在23年前火灾后的一片空地,再建一间民众会堂,旧会堂楼上就全部借给民众图书馆使用。”
他说,目前村内民房共有673间,约有23间没人居住,村民的饮食业最旺盛,共有约16店铺是饮食行业,而且还有一些家庭式的面档营业,还有其他的商家包括杂货店、小商店、脚车店、神料店、传统白铁店以及多间理发店等。
他指出,新村内有玻璃口华小、福安殿、政党会所、各宗亲会、团体以及志愿消防队、警察宿舍和警卫局等等。
传统茶室多 叹茶成惯例
文冬玻璃口新村的传统茶室非常多,而且都可以泡出非常好喝的奶茶和咖啡,不但是文冬人民所喜欢的每日饮料,很多市民都会到自己所熟悉的茶室叹茶,而游客也喜欢到该村茶室喝茶。
早期的文冬玻璃口村村民,很多都是拥有芭场,大多数是务农,村民都喜欢在下午放工回家后到茶室喝下午茶,当年的茶室不多,当年顾客都是熟悉脸孔的村民,而现在除了村民外,也有不少游客。
玻璃口联发茶室就是一间历史久的传统茶室,玻璃口新村内只是该店是最久的茶室,目前是由第二代经营,该店除了是茶室及素面,另外是老字号光嫂加央角。
该茶室在1960年代成立,联发茶室老板娘“光嫂”制作的加央角无人不晓,现由其女儿梁丽凤经营,她在2016文冬文化街筹委的邀约下,梁丽凤决定继承母亲手艺,让联发茶室的光嫂加央角再次飘香,目前也额外制作其他口味:榴梿加央角、咖哩加央角和参峇加央角。
这些小食获得游客们的欢迎,每逢假日都不少游客涌到该店购买,除了在店内现做现买,很多都是预定。
面向“玻璃主”官邸 取村名
文冬玻璃口新村的华文名字与其他华人新村的名字有所不同,特别之处是华人新村的国文名字都使用译音,但玻璃口新村并非从国文名的PERTING所译音。
根据已故前村长林福华曾经指出,他从老前辈口述中获悉,“玻璃”在粤语是指高官,而“玻璃主”即县长的意思,而文冬县长的官邸则建在文冬市区后山上,村民一出到玻璃口出街上小桥就看到“玻璃主”官邸,所以看到地点是新村出口,所以叫玻璃口新村。
这种说法也无从参考,只是老前辈的口述,到今天还没有历史记载玻璃口新村华文名字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