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彭亨

慈济回收站

文 文 文

废品变成宝 慈济回收转赠有需要家庭

(关丹4日讯)你眼中的废品,可能是他人手中的宝。

关丹慈济基金会关丹联络处负责人黄瀞慧指出,很多人将慈济视为一个环保回收终站,把回收到物品回收后用来换钱运营,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平台,尽可能把别人用不到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群体。

她举例道,电子物品是这时代淘汰率颇高的物品,由於环保站中有义工会复新,一些还未损坏的物品经义工复新后就送至有需要的“感恩户”。

但她也重申,由於电子产品处理起来太过繁杂,中心内拥有专业技术的义工只有一名,所以往往更多时候是先拆散,再转卖给废品回收中心。

多名志工分类市民捐赠的物品,从中取出可再循环利用的物品。
志工用电磨把电器内的塑料和铁分离以分类出售。

此外,中心也会收到一些轮椅丶拐杖和婴儿椅等,如果感恩户有需要,中心都会转赠给有需要的家庭。


“当然由於中心承载量有限,一般上我们也会拒绝收一些太过庞大和复杂的物品。”

她说,由於回收细化分类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但义工人数有限,所以才不接收太过复杂的回收物品。

此外,她也披露,由於近期的废品有价,中心回收的物品如铝罐丶旧报纸和硬纸皮量也相应减少。

“但这也是好事,证明市民也开始懂得如何在进行分类,也只有每户家庭和每个社区开始自动自发的进行分类,才是让整个社会踏入健康环保的一步。”

她说,有兴趣参与慈济环保的市民,可以在每周三和周六至关丹米昔拉,阿罗阿加4路的慈济环保回收站协助。

 

志工用电磨把电器内的塑料和铁分离以分类出售。
慈济义工在修复回收来的电脑后会转赠予有需要的感恩户。
慈济站内放有不少可再使用的轮椅和拐杖,随时可捐助予有需要的人。

 

收到厨馀 骨头 志工头大

请尊重回收工作者!

黄瀞慧指出,回收分类工作常常会收到很多“莫名奇妙”或是非常恶意的物品,包括厨余丶骨头甚至一些用过非常恶心的物品。

她说,慈济每名志工都是牺牲自已私人宝贵时间为大众服务的一群,当他们热忱的到来服务,协助分类时却看到一堆糟糕垃圾时,可想而知心情的确糟糕透了。

“回收中心不是垃圾站,将心比心,回收的定义是可再循环使用的物品。”

她说,捐赠者可能不清楚如何进行分类,但应该有判断力分析什麽物品是无法再循环使用。

此外,她说,中心回收站是每逢周三和周六开,若是在其他时间市民想要捐赠,可以直接把捐赠品投放在中心外的回收间隔区。

慈济环保回收站外设有回收间隔区,方便市民捐赠。
志工胡富明用磁铁从物品中取起铁类物品,进行分类。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