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吉兰丹

育智华小

多元家庭

华文教学

文 文 文

友族就读华小系列(第22篇):暹罗裔学生占逾半 育智华小 多元社会缩影

友族就读华小系列(第22篇):吉兰丹州道北
报导/摄影:刘淑菁

校园是多元种族融洽相处的社会缩影,吉兰丹州道北的,可说是多元文化学校的代表之一。

距离道北旧市区仅约3公里,道北与泰南为邻,道道地地的吉兰丹暹罗裔,他们的村落集中在道北县,因宗教与文化习俗缘由,造就后裔多数送往华小读书。

今年共有459名学生,非华裔占了84.75%,即暹罗裔占56.43%,巫裔28.32%,华裔14.16%和印裔1.09%。

育智华小低年班学生放课情景。

董事长龚照发说,校方注重学生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虽然在课堂上,教师要教导不同文化家庭的学生,在方面比较吃力,然而学生的马来文掌握得不俗。


“暹罗裔学生在校内擅长以马来语交流,学生之间也会以华语交谈,多学会一种语言,是送孩子来华校的主因之一。”

他说,道北新市镇、阁巴卡(Kebakat)和彭加兰古堡等地区与不远,当地家长会把孩子送来就读。

“反观查邦恩拔(Chabang Empat)与华卡峇鲁等地,虽然也在道北范围,不过乘车往返哥打峇鲁非常方便,造就本校的学生来源,都不是来自这些地区。”

曾经,道北华小面对课室不足问题,以致部分学生必须前往毗邻的国小校舍上课。这种情况维持5年6个月,2019年获得一劳永逸解决。

龚照发说,2019年6月,四层楼新校舍正式启用,校方无需向国小借用课室。教学方面,教师有更多的教学时间,无需每天来回国小。

育智新校舍建成前,部分学生每天往返国小校舍上课。(取自面子书,非疫情时期)
育智华小家长Bok

掌握多语有助找工
◆暹罗裔家长Bok(50岁,维修技工)
我是吉兰丹暹罗裔,长子Wilson(威尔森)现年12岁,也是六年级学生。
多学会一种语文,对于日后找工作有帮助,这也是送孩子到华小就读的原因之一。

 

巫裔学生家长哈丝玛丽

希望孩子学会华语

◆巫裔学生家长哈丝玛丽(38岁,主妇)
两个孩子在读书,长子现年就读4年级,次子读2年级。
长子已经能说、能听华语,次子则在学习多说华语。
我和丈夫希望孩子学会华语与华文,这也是送他们到华校读书的原因。

交通便利 巫裔生增加

道北华裔人口外流,多数往外地谋生,造成道北旧市镇的经济活动寂静,道北新市镇则开始展现活力。

董事长兼道北华人联合会主席龚照发说,地理因素与经济活动,也是学生种族比率明显的原因之一。

“哥拉布让国小与本校为邻,道北县医院也在相距不远,不少巫裔学生的家长是公务员,本校交通便利,也是巫裔学生增加的原因。”

根据阿都阿兹教授发表的“吉兰丹非马来人暹罗社群”论文,文中谈到,吉兰丹暹罗裔源于泰国南部,十九世纪时,其族群的祖先迁徙并在丹州定居,后与本地巫裔或华裔结婚。

1970年吉兰丹人口普查显示,道地的暹罗裔约7070名,1990年初期增至2万6000人,暹罗裔逾80%以务农为业。

道北育智华小校门口明亮,欢迎学生回校。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育智华小

多元家庭

华文教学

相关文章

王晓婷:使用科技开拓眼界 阅读不限于书本形式

筹60万 建雨盖球场 育智华小盼各界慷慨解囊

道北育智筹建新食堂 丹嗄档巴佛教会捐500

道北育智华小筹新食堂经费 吉兰丹潮音寺捐1000令吉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