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巴西馬育英華小

舞獅

翔龍

文 文 文

育英獅團 舞出名氣

(巴西馬27日訊)是吉蘭丹15所華小,唯一有推動活動的華小,隊伍並由各族學生所組成,從中反映出文化交融的美!

一路以來,代表著中華文化,加入醒獅團的,也是以華裔為多。然而在育英華小,醒獅團可看到多元種族的身影,這種畫面更為可貴。

該校團成立逾5年,由于該校學生人數不多,運動曾經一度險些面臨沒落的情況,然而在這艱辛的道路上,肩負起傳授獅藝的吉蘭丹文化體育會,從來沒有放棄,堅持到底,風雨不改,義務前來教導學生。

吉蘭丹翔龍文化體育會,走入校園,推廣舞獅文化。

該校校長余佩玲受訪時說,校方非常感謝吉蘭丹文化體育會的堅持,也是因這份堅持,讓走入友族的文化圈子,甚至在教練與校方的配合下,如今已是育英華小活動慶典的主要迎賓項目。

巫裔對有興趣


她贊揚吉蘭丹文化體育會,因為很多推廣文化的單位,都很少走進校園,吉蘭丹文化體育會在這一點,做得很好!

“這樣多年以來,他們走入校園,從當初只有7至8名學生,一直堅持至今日。”

她指出,該校的團,除了華裔學生,也有巫裔、暹邏裔及印裔,超過一半的是友族學生。

她說,一支由各族學生組成的隊伍,有著不一樣的畫面,而巫裔同學對較有興趣。

打鈸看似容易,但操作可不簡單,小學生們好棒!

“學生起初對運動,不太了解或認識,但在接觸后,不少學生就會喜歡上。”

她透露,去年舞動獅頭的重任,是落在兩名巫裔學生的身上。巫裔 學生的身手較華裔學生靈活,他們的功架較好,比較容易掌握的技巧。

“甚至有馬來家長前來向校方詢問,要到哪里買小獅頭,孩子要在家里練習。”

她說,今次校慶,的都是4及5年級學生,一名10歲的孩子,可有如此好的表現,非常難得。

巴西馬育英華小是丹州唯一有推動舞獅活動的華小,舞獅隊伍由各族學生所組成,后排右起李可欣、李可麗、余佩玲及張志文。

推行五大必選文化項目

校長余佩玲說,校方推行五大必選中華文化項目,主要是讓學生參與,並有機會嚐試不一樣的中華文化活動,對中華文化活動有更深入的認識。

她說,五大必選的中華文化項目有、武術、扯鈴,書法及中國象棋。除了課外活動之外,這也是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必選的項目,即5個必選一個。

她指出,在這4年內,一些學生可有機會,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不過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校方不允許更換別的文化活動,校方會加以栽培,讓他們有更標青的表現。

她說,該校董家教三機構,大力支持這文化活動。由于這是學生必選的項目,因此每項文化活動,都有一定的學生人數。

她指出,其實不論是什麼種族的文化活動,如果可讓孩子在小學時期就接觸,及讓他們認識及參與。

“因為他們了解有關文化,所以才會有感情及傳承文化。”

學生在練習舞獅,基礎要穩固,熱身運動不可忽略。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