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勿刀馬切 色香味俱全
報導/攝影:黎垣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勞勿15日訊)勞勿以果王榴槤紅遍全馬,當地的美食也“不輸陣”,當中以當地人統稱的“刀馬切”,更是外來遊客必點美食之一!
所謂刀馬切,即是大家一般可見的板面。據了解,刀馬切在客家鄉語的意思,即為婦女用菜刀切出來的面條,同時也反映出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
走遍勞勿大街小巷,不難找到刀馬切的“蹤影”,當中也以勞勿雙溪內亞娥茶餐室的家鄉刀馬切聞名,其麵條原汁原味、香甜彈牙,又營養豐富,深得本地及外來遊客喜愛。
該店獨家製作的刀馬切,以各種品味呈現,包括清湯刀馬切、乾撈刀馬切,及燜炒滷刀馬切,風味各有不同。
該茶室負責制刀馬切的鄭偉強說,製作過程分為3步驟,即攪拌機械較壓及切條,前后大約需1個小時,而所需的材料包括水、麵粉及雞蛋。
他說,將所有材料加入攪拌機后,攪拌成麵團,再把它置入較壓器較成扁形,便能切割成麵條。
“我們製作的麵條,完全沒有加入防腐劑,我一天可做10斤,全部自用無外銷。”
他說,該店從2000年至2004年之間,都採用手工製作,但自2005年開始,改變製作模式,進行半機械化,以達到省時省力。
另一方面,業者亞娥(黃月娥)說,每碗刀馬切有麵條、肉絲、肉丸、江魚仔、大頭菜及樹籽菜等,色香味齊全,售價為6令吉。
她說,無論什麼配料及口味的刀馬切,皆營養豐富, 尤其是江魚仔,更是以鈣質豐富著名,有益骨鈣的補充。
她的茶餐室位于勞勿積羅路雙溪內324號,即黃漢記餐館隔壁。
訪談間, 亞娥憶起往事時說,她于2000年開始營業,歷經18年的青蔥歲月,而丈夫鄭偉強之前在英國工作,于2008年回國經營刀馬切,在夫婦倆合力下,顧客愈來愈多。
她說,餐室的營業時間為早上8時至下午4時,每日均營業,休息時間不定。
她說,每天5時許,兩人就得進行製麵及熬湯工作,為隔日所需的食材作準備,避免開店時手忙腳亂。
負責熬湯的亞娥也說,刀馬切湯頭,須採用另種江魚仔用慢火熬足2小時,然後關火,翌日再弄熱使用。
她說,之前曾上網宣傳,也曾雜誌訪問,知名度逐漸提升,除了本地人,外來遊客也會慕名前來品賞。
“尤其是榴槤季節及週末旅遊期間,遊客會逗留勞勿品嚐刀馬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