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彭亨

钟德泉,万德堂药行

文 文 文

【我的故事】钟德泉承父业传统经营 万德堂照单执药一甲子

报导:杨嘉怡

(甘孟10日讯)经营传统中药行数十年,万德堂内仍保存不少“老古董”,包括切中药材刀、算盘及古董中药柜,这柜有达百年历史。

位于甘孟大街的万德堂药行,从1957年经营至今,已有60多年。
位于甘孟大街的万德堂药行,从1957年经营至今,已有60多年。

位于甘孟大街的万德堂药行,于1957年由当地居民钟旺创办,之后药行传承给两名儿子钟德泉及钟德钊接手至今,经营至今超过一甲子。

该药行东主钟德泉(70岁)受访时说,目前中药行仍传承传统的经营手法。

“我们做的都是熟客生意,前来光顾的都是甘孟一带的旧街坊。”


钟德泉侃侃而谈的说起,6、7岁时放学后,便到父亲药行帮忙及辨认药材,在耳濡目染之下,长大后投入中药行列。

当年甘孟的辉煌时代,曾有4、5间中药行,之好因其后代无人接手,而相继关闭,直到现在仅剩万德堂一间中药行。

“甘孟当年有戏院及矿场,电影及工作结束后,都会有不少民众前来购买药材,当年每天从我们都在早上7时开店,做到晚上8、9时才打烊回家。”

此外,钟德泉说,因为他没有帮顾客看诊,都是根据顾客提供的药方,帮忙抓药,从早期须要秤测量,到后期已能懂得拿捏分量。

“熟能生巧,累积几十年的配药经验,现在我无须看药名,也知道药材放置在何处。”

钟德钊使用切中药刀,预先切好泡参,供顾客购买。
钟德钊使用切中药刀,预先切好泡参,供顾客购买。

此外,钟德泉说,每天都须要切一些中药材,以备不时之需,如泡参及淮山等,可摆放较久的药材。

“我们都会预先切好,然后分配在小包装,供顾客购买,我们一般不会切太多,会先视乎反应如何,才会预计要切多少。”

抓药是钟德泉每日的工作之一;身后的百年历史中药柜,从60年代使用至今。
抓药是钟德泉每日的工作之一;身后的百年历史中药柜,从60年代使用至今。

百年中药柜 继承自父亲

钟德泉说,古董中药柜是当年他爸爸钟旺,从别处买过来,至今也有百年历史,从爸爸那代使用至今,仍十分牢固。

他说,旧式中药柜都会刻上中药名字,以方便辨认,而现在的新式中药柜大多数都是写上去。

“我们必须根据药材名字置放,并不能随心所欲调动,这会影响药效。”

钟德泉说,曾有人欲向他打听或收购中药柜,但他都没有动摇。

“这是我爸爸流传下来的物件,非常有纪念价值,我不会轻易出售。”

他说,中药古董柜共约6尺高,中间有56个抽屉,每个抽屉都有6个隔间,可放置6种不同种类的药材。

“旧式药柜的中药名,都是刻上去,而现在新式药柜上的药名,多数是以毛笔字写上去。”

店内除了古董中药柜外,还有早期的切中药刀及算盘。

钟德泉说,把药材切好后,就放在中药包装的牛皮纸捆好,可防潮。

熟客购买中药后,都会逗留在药店内,和老板聊天。
熟客购买中药后,都会逗留在药店内,和老板聊天。

后继无人做到退休为止

钟德泉说,目前经营中药行也只是打发时间,消磨日子。

“我的女儿在关丹从理发师,不会继承中药生意。”

“继承一间中药行,也须备有基本的中药知识或考取中药师执照,现在年轻人都会选择到外闯荡,甚少会留在甘孟。”

钟德泉说,会与弟弟钟德钊继续经营中药行至百年归老。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