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吃喝玩乐 > 爱吃货

制作者年迈后继乏人 古早味糕点恐失传      

文 文 文

报导:和观娣,摄影:刘观发

(劳勿8日讯)随着制作者年岁骤增,及严缺年轻接班人,一些具有古早味的糕点,如客家村才有的喜粄、擦粄、牛屎粄及砵仔糕等,日后恐有失传的危机。

张思胜展示一盘刚出炉的“牛屎粄”。

据《中国报》记者探悉,在劳勿武吉公满及新巴力2个新村,目前专业制作传统客家糕点者不上10人,而且多是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除了部分有子孙继承衣钵,大部分都后继无人。

原因是年轻一代,对工作繁杂的传统糕点制作业,不感兴趣,加上多受过良好教育,本地缺乏就业机会,多前往大城市谋生所致。

不过,许多外流的客家游子,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度假,除了最怀念妈妈的拿手好菜好汤,其次就是寻找具有古早味的糕点,大快朵颐,以满足味蕾,过后再到回职场继续打拼。


劳勿客家茶粿多用传统柴火制作及蒸煮,香味四溢

特别是香软、甜美及口感极佳的喜粄、擦粄、牛屎粄及砵仔糕等,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吃。游子们久久回乡一次,多会打包当手信,送给城市的亲友及同事们分享。

武吉公满永泰客家茶粿制作者蔡群娣(83岁)透露,她用手工制作客家茶粿已超过50年,其中喜粄、砵仔糕、白糖糕及七层糕等,都是广受欢迎的古早味糕点。

她说,其中喜粄是最受欢迎的糕点之一,不但办喜事开门厨、结婚、生日、弥月、新屋入伙者会订购;部分往生者的家属要拜祭及脱孝时,也会订购红色或黄色的喜粄,取其“红旺”的好意头。

外号“奀妈仔”的蔡群娣指出 每逢天公诞、观音诞、九皇爷诞及拿督公诞等节日,喜粄的订单就会源源而来,由平时的近百片,激增到300多片。

余美玲制作的3盘南瓜喜粄,味道香软。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