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东海岸 > 吉兰丹

吉兰丹百神会

沙罗关公庙关圣帝君

文 文 文

村民建关公庙 谢神恩 保佑家族结好马来王朝

吉兰丹百神系列
(Kun Kong Bio Salor)
★主祀:关公
★神诞:农历正月十三

报导:孙萱玲

 

 


关公显灵,保佑沙罗村平安,村民为答谢神恩,为关公建庙!

据沙罗居民民陈振力(50岁)说,根据无从考察的资料,目前供奉在沙罗关公庙的关公金身,是来自清朝时代。

他说,据老前辈的口述,关公金身是由已故郑春发(译音)带来甘榜沙罗,并落脚于此地。值得一提的是,郑春发也是甘榜沙罗建村人。

他指出,当时正是沙罗苏丹王朝的辉煌时代,此家族获得关公神明的保佑,当时与马来王朝建立友好关系。

“据资料,已故郑春发的儿子,当时还被委为非巫裔将士,获得地方上村民的尊重。”

陈振力还说,因为关公显灵及保佑村民生活平安,村民决定为关公建一个家,最后在村民的努力及集资,终于完成建庙工程,并把庙名取名为“沙罗关公庙”(今日庙名为)。

从此,村民在农历一月十三,庆祝关帝君宝诞。

关帝公显灵,祈求神明保佑出入平安,乩童奉请神明附身,神明为善信指点迷津

仍坚守信仰文化

300年前,从中国下南洋到吉兰丹河流域,从事农牧业谋生的先祖以福建人居多,他们融入地方风俗时,坚持本身的信仰和庙宇文化。

供奉和庙庆事宜一切依据传统,并以通俗的福建话流传至今,如:“Sin Beng”是指神明、“Kim Sin”是指神明、“Seng Lay”是牲礼,“bio”是指庙宇等等。  庙宇的咒文以吉兰丹福建话诵念,也是土生华人的信仰文化的特征之一。

吉兰丹河下游有不少华人村落,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信仰和庙宇,绵延100公里的吉兰丹河,孕育自成一格的土生华人文化。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全丹5万名华裔人口当中,大约有1万6000人是土生华人。

村人和善信齐心合力,一起动手搭建和装饰庙庆的过运桥。
庙牌匾上写着“关公庙”,关公神通广大,有求必应。
全长100多公里的吉兰丹河,孕育丹州华人庙宇、土生华人文化及风俗。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吉兰丹百神会

沙罗关公庙关圣帝君

相关文章

“会内”世代祭祀 苏府王爷 佑民躲洪灾

供奉玄天上帝 三妈祖 大伯公 十三行诸神同庆宝诞

发烧村民病痛屡医不好 张公圣君 附身解顽疾

抬神轿.寻草药 杨府二王爷 医病解降

拜请观音到会 回向怨亲债主 每月初二 超渡亡灵

坐镇甘榜佐 村民精神支柱 张公圣君 驱邪治病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