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吃喝玩乐 > 爱吃货

愛吃貨

炸油糍

傳統小食

文 文 文

古早味客家炸油糍 火候成為外脆內軟關鍵

只需簡單的食材,即麵粉、沙葛絲和韭菜等加以調味,就是美味客家

一粒粒炸至金黃色的油糍,相當惹人垂涎。
油糍配搭特製醬料,讓人一口接一口回味無窮。

香脆可口的口感,再沾上特製醬料,絕對挑逗舌尖上的味蕾,讓人一口接一口,回味無窮。

西彭地區的勞勿縣,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這道傳統客家小食,在勞勿已有數十年歷史,更成為勞勿人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

小販張碧清(58歲),多年前已開始售賣這道美食,她披露,與炸菜餅不相同,很多人首次見到該小食時,直接聯想到炸菜餅,惟她強調,兩道不同的美食,在口感和味道上,有明顯的區別。

“菜餅較薄,口感較硬,而油糍皮脆較厚,吃起來有豐富的口感。”


她說,之前停售,許多年輕一輩幾乎難以分辨,只有老一輩的顧客惦記著這股古早味,食饕在勞勿重遇這道小食時,對之感到驚喜萬分,回憶頓時湧上心頭。

看似簡單普通,炸起來絕對考驗功夫,麵糊搭上沙葛絲和韭菜,放入熱油中炸,過程中需控制好火候,慢火炸,才能炸出外脆內軟的口感。”

準備油糍材料過程中一點也不馬虎,需提前刨好沙葛絲。
張碧清把調好的麵糊放入熱油渦中。
要將油糍炸得香脆,需要控制好火候。

她回憶說,小時母親為幫補家計,每日都會製作各類客家茶果,讓她與兄妹沿戶售賣,當中最受歡迎。

“如今每次時,我會憶起小時候的時光,充滿著許多美好的回憶,包括讓我學會這道小食,才不至于失傳。

也稱為“阿嬤叫”。

炸油糍耗時比較長,從製作到完成要接近1小時時間。

客家,源傳自中國廣東惠州,當地並不稱為,以更親切稱呼為“阿嬤叫”, 故事由來從前路邊擺賣的小販,因為害怕熱油濺出燙傷攤前嘴饞的小孩,于是急中生智地說:阿嬤叫你們回家去。小孩聽後就各自回家,久而久之不知情者就喚這道小食為“阿嬤叫”,並流傳至今,相當有趣。

客家傳統炸油糍不但華人喜歡吃,也深受友族的愛戴。

營業日:每逢星期六
地點:早上8時至10時(大馬花園住家門牌179)、上午11時在武吉公滿新村育華華小斜對面售賣至賣完為止。


摄影:曾彥雯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