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文化瑰寶(第二篇)為豬肉鬥氣另起爐灶過港直涼大公鬧分家 - 中国报 Eastcoast China Press
  • 东海岸热线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元文化瑰寶(第二篇)為豬肉鬥氣另起爐灶過港直涼大公鬧分家

    對現代人而言,為一塊豬肉而分家,而且是帶領一眾支持者另起爐灶,如此賭氣的做法,是讓人百思不解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1926年,直涼市民當時正熱火朝天的准備慶祝中元慶典,而當時市民也正在直涼大街排隊購買比往常便宜的豬肉。

    結果當時住在直涼河對岸的居民聞訊也跑過來要購買的時候,卻被告知豬肉較好的部位都已經售完,而遲來的愛買不買。

    過港中元普度委員會秘書陳正同回憶,據他父親說,當時住在河對岸的居民源源不斷的趕到,聽到該事件後也憤怒不已,也與豬肉佬據理力爭,到最後不歡而散。

    陳正同(左)與邱亞強嘗試找尋回過港當年分家紀錄

    當時住在河對岸以蔡斌、胡孝順及林綢為首的居民決定分家,明年另起爐灶,在原有的大士爺金身前,另外放置第二個香爐,同時另外購買豬肉,分給河對岸居民,並取名為“過港”(意味著過了直涼河道的區域)。

    過港委員會元老陳士源(89歲)受訪時指出,戒嚴後新村成立,過港居民還是堅持分成兩個香爐,每年籌辦中元普度活動,也是分開兩個賬目。

    “除了共用同一個大士爺金身,同用一個場地,過港慶讚委員會與直涼大公之間是賬目分明,獨立操作的。”

    過港紀錄本記明當初爐主頭家名單,惟前几頁已丢失

    他說,一般上除非本身家庭真的很困難,不然當年打聖杯中選頭家爐主後,都會沿戶籌款,讓中元慶典圓滿進行。

    他表明,有時實在是錢不夠時,爐主都會做主把祭拜後的貢品如豬肉、雞鴨等賣出去,還清所有債務,讓下屆爐主重新開始。

    他指出,隨著日子的過去,以及地域的相通,所謂的過港慶讚委員會和直涼大公界限也已經沒有如此分明,有能力的會員有時捐助中元普度的時候,也會同時捐助兩方。

    一些名單因保管不當,只剩下半頁

    “現在繼任過港的負責人,也不可能因為一塊豬肉而鬥氣,而他們保持大公及過港慶讚委員會分明的特色,更可能只是想保持這全馬獨一無二的特色以及歷史吧。”

     

    道士陳傳永孫子也是繼任人陳學權(38歲)指出,中彭多個新村慶祝中元普度的日子是沿著農歷7月排下,這情況也是罕有的特色。

    他舉例,例如直涼是定在每年華人農歷的18日、明光則是農歷17日、金馬揚農歷15日、吉拉央是農歷20日、明加叻則是19日。

    他說,當時因為道士缺乏的原因,其祖父需要兼顧各地區的法會,一般上陳傳永都會沿著火車鐵路步行到各別地區主持法會,所以才會為每個地區定下不同的時間。

    “沒想到,因當年被受限的條件定下的時間,卻被各地完好的傳承下來,現在除了新舉辦的普渡會慶,原有的都保留這個傳統。”

    陳傳永早期為普度法會的珍貴手抄本

    陳學權表明,其祖父在當年主持法會時候需要准備的時間非常長,尤其是在印刷未普及的當年,需要用到的符箓及經文等,需要用毛筆抄錄下來,而且一抄就需要抄錄幾十份。

    他說,據了解,陳傳永當時負責主持的法會由彭亨而連突至柔佛金馬士之間,來回橫跨數百公裡,當時主要是靠雙腳和腳車趕場。

    陳士源(左)回憶早期過港籌辦的艱辛。右為傅榮霖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因年齡關系,祖父才下放主持法會的工作,這期間,祖父至少做了超過50年的道士工作。”

    有趣的是,據了解,在早期時,直涼會定下每年農歷16至18日才舉辦中元法會是為了照顧過港居民,因為也只有那時候月光明亮,方便過港居民在祭拜後,憑著月光走返回河對岸的家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